雄安創新場景匯新意解讀
創新聚動能 場景匯未來
雄安創新場景匯新意解讀
8月1日,中國科學院雄安創新研究院籌建組工作人員,展示操作鴻鵠T70電動智能拖拉機。這輛科技感十足的拖拉機曾參加2024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大賽。 本報記者李暢攝
7月28日,雄安機器人大廈內,市民在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展廳參觀。本報記者田明攝
每一座偉大的城市,都有著鮮明的時代印記。
雄安新區,是繼深圳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之后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新時代肩負新使命,新起點錨定新高度。
河北省委、省人民政府著眼更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搭建科技、產業、金融緊密對接平台,推動前沿技術、科技創新產品在雄安乃至全省孵化轉化,作出創新性、探索性改革部署——在雄安新區打造未來之城場景匯。
場景與創新相遇,匯聚起澎湃的發展新動能。
從浩瀚蒼穹到一澱碧波,從超大地下空間到智能網聯,從實驗室到田間地頭……自去年12月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正式發布,到今年6月首屆場景匯10項大賽28個賽道決賽成功舉辦,來自全國818家團隊的1320項作品報名參賽,其中377項獲獎作品在雄安新區乃至全省開放的近百個應用場景中積極尋求落地機會。科技創新捷報頻傳,越來越多的“雄安足跡”標注科技創新的“雄安高度”。
鍛造新平台
——以場景供給加速集聚創新要素
7月28日,記者走進雄安機器人大廈3樓約1000平方米的展廳,這裡集中展示著近百項先進技術和產品。
可搭配無人機實時建模,為應急救援提供現場“第一張圖”的實時三維建模系統﹔可自動生成三維BIM(建筑信息模型)或二維CAD(計算機輔助設計)圖紙,把原來3到4個月的設計工期壓縮到1小時以內的全息智能自動設計機器人﹔深度融合地源熱泵、智能充電樁、數字化、光伏、儲能等多項前沿技術,實現零碳排放的智慧零碳園區解決方案……這些都是2024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系列大賽的獲獎作品。大賽雖已結束,場景匯熱度不減,嶄新的展示、應用平台持續開放。
新平台的搭建,從多樣化、實用性的創新應用場景供給開始。
雄安新區是一個新建城市,河北是全國地形地貌最全的省份,場景資源豐富。場景匯大賽啟動之初,組委會圍繞10項大賽深挖這些資源潛力,謀劃了近百項未來城市場景,讓參賽團隊有針對性地參賽,提高了參賽作品和場景應用的契合度。
機器人應用領域,推出7萬平方米智慧生活廣場、9萬平方米雄安奧特萊斯等場景﹔安全應急領域,推出77萬平方米地下空間安全應急智能監測和定位導航、森林防火監測預警等場景﹔近零碳建筑和光儲直柔領域,推出63萬平方米中國綠發雄安濱水商業商務區綠色三星建筑場景、國家電網能源互聯網產業雄安創新中心零碳辦公園區場景、疏解高校低碳校園等場景。
“對創新應用場景的梳理要細致、實用。活動開展之初,我們多次討論,進行創新應用場景挖掘。先把場景設計出來,讓參賽團隊知道我們的需求后,進行有針對性的方案設計、產品研發。”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組委會辦公室主任、河北省委雄安辦常務副主任吳海軍介紹。
辦賽過程中的諸多細節,給人最直觀的感受是,每一個應用場景都真正融入了城市建設的所急所盼,讓企業所“供”與城市所“需”達到同頻共振﹔每一個賽事環節都向著市場發力,讓技術創新與市場需求“鏈接”。
場景匯,匯聚的不僅是數量眾多的創新應用場景,還有先進技術、前沿產品和最新創意,以及領域內頂級院士專家和權威機構。創新辦賽理念和辦賽模式,探索以賽為媒吸引匯聚創新資源、助力未來之城建設的新路徑,雄安頻頻向全國遞出“創新應用場景”這張名片,釋放出強大的“磁吸效應”。
創造新機會
——推動新技術新產品快速走向市場
長4米、寬2米,長相酷似坦克,“腳踩”兩條履帶,身藏液壓鋸、液壓剪、液壓發電機等“利器”……這輛應急救援兩棲多功能車由雄安新區河北工業大學(安新)工業研究院研發,6月12日至14日,曾參加雄安國際服務機器人大賽決賽。
“這輛多功能車採用5G遠程駕駛艙,可遙控可遠程操作。適用於湖泊、河道、濕地、沼澤等水域,也可進入人員和常規設備無法進入的復雜街道和地下空間,進行城市排澇、應急救援、人員運載、挖掘、水草收割、清漂打撈等作業。”雄安新區河北工業大學(安新)工業研究院院長苑光明介紹,2019年冬季,這輛車參與了白洋澱澱區蘆葦收割等工作,一輛車一天能完成約40個人的收割工作量。目前,這款在雄安新區研發的應急救援兩棲多功能車已銷往天津。
在這場以“機器人”為關鍵詞的大賽上,共有來自全國的98項作品參賽,其中42項作品進入決賽,最終26項作品獲獎。北京奧克福機器人科技公司、上海有個機器人公司等23家企業有意向落戶雄安,風投機構對其中10家企業有投資意向。
賽場,不僅在室內的路演舞台上,還在真實的應用環境中。
6月13日開賽的雄安北斗技術應用大賽決賽賽場,選在了雄安郊野公園。選址背后,是場景匯組委會對參賽技術落地雄安場景的考驗。
“為真正賽出先進技術、前沿產品和創新性解決方案,組委會結合雄安郊野公園林地、橋梁及周邊水系等開放式環境,為進入決賽的團隊布設了橋梁形變、大壩形變、水利防洪、林草火情、無人機追蹤反制、無人環衛車自動清掃等一大批模擬實戰場景,實時採集的數據展示北斗技術典型應用,並作為大賽評比的重要參考。”吳海軍介紹,創新技術與雄安本地需求有機契合,勝出項目才能夠在這些場景中快速有序落地應用。
賽產並進,賽投聯動,使一批高精尖科技、高價值產品、高質量創意,賽完就有用處、有投資。
場景匯各項大賽一開始就引入風投機構和需求單位,當好新技術新產品的“星探”。在賽事設計階段,借鑒路演模式,在大賽公告中針對不同賽道設置可推廣性、價值性等通用評價指標,讓參賽團隊報名時提出企業估值和融資需求,引導其拿出市場價值高的技術參賽。在大賽推介階段,每項大賽都組織召開對接會,讓參賽作品在需求單位和投資單位面前亮相。在決賽階段,每項大賽組建20人左右的綜合評委團,對產品技術性能、產品價值,以及技術實用性和可推廣性開展全面評價。
歷時半年多的實踐探索,一套以市場價值為導向的競爭性和權威性評價機制初步建立。
構筑新鏈接
——以雄安為“原點”擴大場景匯輻射半徑
發布應用場景,引來前沿技術。棋盤已經布下,接下來該如何落子?為此,雄安新區出台了一攬子創新支持舉措,讓各類創新主體來得了、留得住、發展好。
為場景匯大賽優勝企業特別“量身定做”支持政策。對場景匯大賽獲獎項目採用“揭榜挂帥”“以賽代評”等形式納入新區科技項目儲備庫,並給予項目補助﹔對符合條件的項目,優先推薦申報新區科技計劃項目。此外,雄安新區還專門出台關於促進未來之城場景匯成果轉化落地支持創新載體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有效帶動大賽成果在雄安新區落地孵化轉化。
伴隨著大賽生長的,還有雄安新區設立的約20萬平方米的場景匯科創產業園。這裡已經組織了專門的服務團隊開展產業對接,目前落地和意向落地企業超100家,其中,機器人領域的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發展研究院正在籌劃組建,將帶動一批機器人企業和國家級平台集中落地機器人大廈﹔中國科學院智能農業技術團隊及“伏羲農業”數據中心等與智慧農業大廈達成落戶合作意向……各領域創新技術、產品、公司、科研機構等呈現集群式落地態勢,產業上下游鏈條不斷完善、延長。
應用場景的“半徑”以雄安新區為“原點”,還在不斷擴大。
大賽過程中,雄安集團、河鋼集團、省建投、省交投、省旅投等省屬國企積極參與場景打造﹔各設區市主動參與賽事活動,石家庄、承德、張家口、廊坊、保定、滄州、衡水、邯鄲等地組織相關部門到雄安對接成果落地。
吳海軍介紹,組委會將優先推薦大賽優秀成果在新區央企總部、疏解高校、地下空間、產業園區、數字道路、智慧農場,以及各行各業相關應用中試驗部署,效果好的優先在雄安示范應用,並逐步向全省推廣。目前,國網、華能等疏解央企以及4所北京疏解高校,省屬國有企業,都對新技術新產品表現出強烈需求。
站在新的起點眺望,在吸納和集聚創新要素資源之路上,又將有多少雄安智慧值得期待?一座拔節生長的新城裡,未來之城場景匯的故事還在精彩上演。(記者曹錚)
記者手記
搭建全新平台,變應用場景為發展前景
就在半年前,“場景匯”還是一個令多數人陌生的新概念。而今,它在雄安已成為一個高頻熱詞。
熱詞到底有多熱,從一組數字可窺一斑。
來自全國的1320項作品參賽,同步舉辦10場參賽作品展、20多場產業和資本對接會、2場主題論壇,設立20萬平方米的場景匯科創產業園,初步達成落地意向超100家、投資意向30多家。
搶抓未來科技發展機遇,建設“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未來城市,場景匯搭建起一個全新的平台,變應用場景為發展前景。
鍛造資源集聚平台,匯聚前沿技術。場景匯大賽開賽前,首先以現實需求為導向,深度挖掘雄安乃至全省巨大的場景潛力,發布大批創新應用場景,再進行產品和方案征集的做法,讓創新主體精准知道“我們要什麼,能夠提供什麼場合驗証技術”,邀請有能力者接單。主辦方會同各大賽承辦單位,組織召開上百場對接推介會,分赴北京、深圳等地,與相關科創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面對面洽談邀約。
一套“組合拳”出手,全國各地的科技成果迅速向雄安集聚。
引得來,還要留得住、用得好。場景匯大賽從一開始就始終貫穿科技和資本兩條主線,堅持賽產結合、賽投聯動,讓高精尖科技、高價值產品、高質量創意賽完就能落地、就有投資。建立科技和資本對接機制,成立資本賦能雄安未來之城創投聯盟,引入40余家VC、PE投資機構、省屬重點國企投資部門,與100余家有融資需求的企業團隊“一對一”對接洽談,推動項目盡快落地、技術快速孵化。通過場景匯系列大賽,集展示、風投、場景、孵化轉化於一體的全鏈條閉環正在加速形成,技術與資本對接所產生的化學反應正在顯現。
給場景、給資本、給政策,一批場景加速在雄安落地的同時,優秀參賽成果正在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雄安方案。大賽舉辦過程中,邀請全省各地有關部門和機器人產業聚集區、國家安全應急產業示范基地、產糧大縣、現代農業示范園區代表觀賽觀展,現場選用先進適用技術產品。
行棋觀大勢、落子謀全局。以創新為核心競爭力的新賽道上,科技創新能力尤其是原始創新能力,是未來高質量發展的“先手棋”。在建好用好全新科創平台上超前謀劃、蹄疾步穩,使雄安新區在短時間內就匯聚起了一大批細分領域的國內領先技術。放眼未來,一個創新涌流、發展躍步的雄安,一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雄安,必將不斷為我們帶來新的啟示和驚喜。(曹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