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高考首日:河北省428個考點平穩順利

2024年06月08日07:32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高考首日:我省428個考點平穩順利

高考首日:河北省428個考點平穩順利

河北省名師專家點評高考作文:寫“對”容易寫“妙”難

6月7日早晨,在隆堯一中考點,送考老師為考生加油鼓勁。 河北日報記者 趙永輝攝

6月7日早晨,在隆堯一中考點,送考老師為考生加油鼓勁。 河北日報記者 趙永輝攝

6月7日,高考第一場考試結束后,考生們走出河北師大附中考點。 河北日報記者 趙威攝

6月7日,高考第一場考試結束后,考生們走出河北師大附中考點。 河北日報記者 趙威攝

6月7日上午9時整,2024年高考正式啟帷。記者從河北省教育考試院了解到,高考首日河北省428個考點組織有序,各項工作整體平穩順利。

當日進行的是語文和數學科目的考試。河北省教育考試院4樓國家教育考試河北省考務指揮中心的監控大屏上,清晰顯示著全省各地考場的實時監控畫面,考務人員和考生的一舉一動都清晰可見。各考場內,考生正在埋頭答題,考場內秩序井然。考試期間,指揮中心工作人員通過視頻監控,對全省各地的考點、考場不間斷進行網上巡查。

據介紹,考試前,河北省教育考試院專門成立高考安全保障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印發《高考安全工作方案》等,聚焦試卷安全保密、考務組織實施、突發應急處置等重點環節,落實落細各項安全保障措施,扎實推進高考安全穩定工作。

為助力高考學子順利考試,河北省各地各部門和社會各界採取多種措施暖心護考。

打不到車、忘帶証件、遇到堵車……每年高考都會有遇到各種困難的考生。為此,河北省各地公安交管部門依托鐵騎設立護考小分隊,加強考場周邊主要路口和重點路段的巡邏,為遇交通擁堵、發生交通事故以及忘帶身份証、准考証的考生提供緊急援助服務,並開辟“綠色通道”,全力保障考生安全及時應考。此外,還在考場周邊路段增派警力開展指揮疏導,優先對送考車輛進行通行保障,嚴查易引發交通擁堵的違法佔道停車、違法鳴喇叭,對涉及接送考生車輛的輕微交通違法行為,教育警告后及時放行。

在石家庄市第二中學考點,記者看到,國網石家庄供電公司橋西供配電中心為考生家長提供了“蜂巢充電艙”,可以同時滿足112個手機充電。

據了解,高考期間,石家庄還實施了考生及陪護家長免費乘車政策,考生及陪護家長均可憑本人准考証原件或復印件免費乘坐所有市內常規公交線路。石家庄地鐵設置了32個愛心助考點,在6座地鐵站設置家長候考區,全力保障考生放心出行。

在廊坊,一輛輛系有綠絲帶的愛心送考車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今年由廊坊廣播電視台牽頭成立,該市城管、交警、暢行951愛心車隊等部門和社會組織組成的愛心送考聯盟,繼續為考生保駕護航。據了解,6月7日,暢行951愛心車隊接送考生和家長400余人次。

高考首日,如往年一樣,語文作文備受矚目。今年高考作文有什麼新特點?透露了哪些新趨勢?記者就此採訪了河北省語文名師和專家。

據了解,2024年高考語文共有6套試卷。河北採用的是新課標Ⅰ卷,作文題目是: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工智能的應用,越來越多的問題能很快得到答案。那麼,我們的問題是否會越來越少?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作文題目言簡意賅、立意明晰,不在審題立意上設置門檻,是今年高考作文的特點之一。河北衡水中學高三語文備課組組長閆津表示,縱觀近年來高考作文命題,作文審題難度降低已成趨勢。

通過審題,考生不難發現,作文材料裡所提出的“問題”內涵與思維方向十分廣闊,涉及人工智能的發展趨勢,人類自身的未來發展,人工智能與人的發展的關系,“發現問題”本身的意義,“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關系等。

石家庄精英中學高三語文備課組組長鄧利茹認為,“互聯網的普及、人工智能的應用”這一話題與考生生活息息相關,作文題可寫的空間與切入角度很多,學生既可以書寫時代主題,也可以結合個人生活與學習,從身邊具體事例談起,表達個人成長中的感悟與思考。

“這道作文題的亮點很突出,有鮮明的時代感,也有很大的開放度。”鄧利茹說。

採訪中,不少專家表示,高考作文對學生的思辨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尤其強調基本的邏輯與說理、論述能力。

“今年作文命題關鍵詞貼近日常生活與社會熱點,將現實生活中科技的普及應用問題與‘得與失’‘利與弊’等思辨問題結合在一起,凸顯了對考生思辨能力的重視。”河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志勇認為,學生需運用理解分析能力與邏輯思辨能力,准確劃分材料層次。

在石家庄市第一中學高三語文組教師沈笑伊看來,互聯網和人工智能帶來的既有“答案”又有“問題”,寫作中顯然不能簡單地褒揚或批判。

“互聯網和人工智能在交通、教育、制造等多領域如何解決實際問題?過度依賴人工智能會不會蒙蔽我們自己的認識和思考?問題解決與新問題產生之間的關系是什麼?青年人應如何借助信息技術助力自己的學習與生活?這些問題都可以在寫作時進行充分的思考。”沈笑伊表示。

今年的高考作文還著力考查學生探索性、創新性的思維品質。“材料的末尾用疑問句引導考生在總結和歸納問題的基礎上,思索解決問題的方法。解題的過程正是思維展開的過程。”閆津說。

對於是否能拿高分,閆津認為,這主要看考生能不能在“聯想與思考”上下功夫。考生要在分類整合的基礎上,談解決問題的做法,如提升媒介素養,辨析泥沙俱下的信息﹔厚植文化情懷,突出人區別於機器的能力﹔增強創新能力,強化人類本身的創造力。

今年的高考作文還充分發揮以文育人的學科優勢。

“考場上,每個學生都要帶著自己成長經歷和價值觀來寫作,寫作的終點都是思考自己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這也正是立德樹人的意義所在。”鄧利茹認為,今年的高考作文是在引導學生思考自己要成為一個怎樣的新時代青年,實現了人才選拔與育人鑄魂偕行的目的。

高考作文命題的新趨勢,也將深刻影響高中語文教學。

“無論是‘互聯網的普及、人工智能的應用’,還是‘人類的太空之旅’,抑或‘與他人相處’,都有將學生的角色從‘課堂中的人’轉換為‘社會中的人’的趨勢。”張志勇建議,今后高中語文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關注時代的發展態勢,培養學生的科技文化素養與開放性思維,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邏輯思辨等能力。(記者陳華、桑珊、曹智、劉杰)

(責編:楊文娟、方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