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真的沒想到丨張家口農業竟然有這麼多“全國第一”

人民網記者 趙明妍
2024年05月24日07:51 |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小字號

說起張家口,你可能會最先想到“冬奧之城”“草原天路”“冰雪小鎮”“大好河山”等標簽。但你知道麼,其實張家口的農業產業也大有看頭。

“張雜谷”育種技術國內首創,制種面積全國第一﹔擁有國家馬鈴薯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馬鈴薯育種水平全國第一﹔鮮食玉米是全國五大生產區之一,育種水平全國第一……

從“土裡刨食”到“特色生金”,張家口市持續推動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確保鄉村全面振興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

今天,請跟隨記者,一起探索那些“真的沒想到”的張家口特色優勢農業產業,認識“不一樣的張家口”。

真的沒想到之鮮食玉米:

口感軟糯香甜,一年網銷1億穗。這是來自張家口市萬全區的鮮食玉米。

據了解,萬全區還探索出了一套玉米“鎖鮮”秘訣,玉米從地頭採摘后,會在5小時內完成剝皮、清洗、蒸煮、急速冷凍,確保玉米的好口感。

目前,張家口市鮮食玉米發展成集種子研發、有機種植、倉儲加工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產業,是全國五大生產區之一,育種水平全國第一﹔制種面積1.2萬畝、位居全國前列﹔種植面積18.2萬畝、產量6.3億穗、位居全省第一位﹔年加工量6億穗、加工能力全省第一位。

真的沒想到之“張雜谷”:

“種植‘張雜谷’,五畝能脫貧,十畝能致富,百八十畝蓋房娶媳婦。”在“張雜谷”系列品種的發源地張家口市宣化地區,這句話廣為流傳。

4月28日,農業農村部印發《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推介發布2024年農業主導品種主推技術的通知》,張家口市農業科學院自主選育的“張雜谷13號”入選2024年度農業農村部主導品種。

據了解,張家口市“張雜谷”育種技術是國內首創,育種水平世界領先,制種面積1.34萬畝、位列全國第一位﹔種植面積32.04萬畝、產量10.4萬噸。

如今,“張雜谷”不負眾望,在保障糧食安全、帶動農民增收等方面交出亮眼“成績單”。

真的沒想到之馬鈴薯:

“雪川農業集團冷凍薯條產量亞洲第一,國內市場佔有率達35%以上,已累計服務10萬家餐飲門店,冷凍馬鈴薯制品出口佔全國出口份額的50%以上。”張家口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馬鈴薯是張家口市的特色作物,面積和產量約佔河北省的一半。張家口是國家馬鈴薯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年生產原原種微型薯19億粒,脫毒薯制種面積10萬畝,育種水平全國第一位。

2023年,全市擁有馬鈴薯種薯企業51家,年生產原原種微型薯19億粒,佔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二。其中張北縣生產微型薯16億粒,佔全國總量的二分之一。

此外,張家口馬鈴薯產業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2023年,全市馬鈴薯加工類企業13家,年消耗馬鈴薯原料70萬噸,馬鈴薯全粉產能3萬噸,薯條產能25萬噸,澱粉產能3.5萬噸。

真的沒想到之葡萄:

北依連綿起伏的燕山,南靠巍巍太行的余脈,近旁是面積約200平方公裡的官廳水庫。這裡是被譽為“中國葡萄之鄉”“中國葡萄酒之鄉”的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

張家口市葡萄種植面積11.17萬畝,居全省第一,產量20.8萬噸。為何張家口的葡萄口感好、產量高?主要原因在於獨特的地理位置。葡萄核心種植區域主要集中在懷涿盆地,地處北緯40度,是葡萄種植的“黃金地帶”,有1200年的葡萄栽培歷史。

憑借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張家口市集聚了中糧長城桑干、沙城庄園等一批高端酒庄,出產了中國第一瓶干白葡萄酒、第一瓶馬瑟蘭葡萄酒、第一瓶香檳法起泡葡萄酒和國際標准白蘭地。

真的沒想到之錯季蔬菜:

用9%的耕地面積創造種植業46%的產值?張家口市的蔬菜產業做到了。

張家口市蔬菜產業最大的優勢就是錯季上市。“上市期集中在6—10月份,這一時段正值全國蔬菜供應淡季。”張家口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張家口是全國主要的夏秋淡季蔬菜生產供應基地之一,也被稱為北京的“菜園子”。

彩椒、架豆、生菜、西蘭花……張家口市蔬菜單品規模大、品質優,在國內外市場有較高的知名度,出口優勢明顯。例如沽源五花草甸食品公司的西蘭花,其供應量佔香港80%的市場份額。

真的沒想到之食用菌:

走進張家口赤城縣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大棚內一朵朵羊肚菌錯落有致地在田壟上“盛放”,個大肉厚,肥碩飽滿,長勢喜人。

張北的“野狐嶺”商標被評為河北省著名商標和河北省十佳食用菌知名品牌,平菇、雙孢菇、香菇、杏鮑菇4個產品獲得了國家綠色食品A級產品認証﹔崇禮石擺農業生產的滑子菇、赤鬆茸產品出口東南亞多個國家……

張家口有全國“口蘑之鄉”之稱,野生“塞外口蘑”享譽中外。2023年全市食用菌栽培面積、產量分別達到0.5萬畝、4.2萬噸,主要種植香菇、平菇、雙孢菇、金針菇、杏鮑菇、黑木耳、香口蘑等十余個品種,分布在張北、赤城、沽源、涿鹿、崇禮和蔚縣等地。

(責編:方童、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