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對話”——涿鹿與中華文明探源研究工作推進會召開
千古文明開涿鹿 探尋“中華文明從這裡走來”

4月11日,“涿鹿對話”——涿鹿與中華文明探源研究工作推進會在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舉行。人民網 商帆攝
人民網張家口4月11日電 (商帆)11日,由中國先秦史學會、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河北省社會科學院、張家口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涿鹿對話”——涿鹿與中華文明探源研究工作推進會在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舉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史學會、中國先秦史學會等研究機構和學術團體的多位學部委員、專家學者,為推動涿鹿歷史文化的研究闡釋和未來活化利用,講好中華文明探源研究中的“涿鹿故事”獻計獻策。
太行山下,桑干河畔,遠古時代的征戰融合見証著人類文明的薪火和瓦礫。大河之北,京畿之地,湮沒在厚土之下的文明驗証著這塊土地的豐饒和厚重。這塊土地便是涿鹿。涿鹿地處高原游牧文明向平原農耕文明過渡地帶,在中華文明形成和早期發展階段產生過重要影響。
桑干河水潤萬物 千古文明開涿鹿
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開篇即敘黃帝事,而黃帝的功業之一,正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以及“合符釜山,而邑於涿鹿之阿”。“阪泉之戰”“涿鹿之戰”“合符釜山”……涿鹿大地上留有許多關於黃帝、炎帝、蚩尤征戰融合的英雄傳說與人文印記,與中華文明初章密切相關。
會上,中國先秦史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宮長為作專家授課時,回顧了三十多年在涿鹿開展炎帝黃帝蚩尤歷史文化研究取得的成果。他表示,自1993年開始,多個領域的著名學者不斷從歷史學、考古學、人類學、民俗學等不同領域,圍繞“千古文明開涿鹿”這一主題,對涿鹿地區在中華文明早期發揮的重要作用展開廣泛、深入的討論,取得了豐碩的學術成果。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宋鎮豪授課。人民網 商帆攝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宋鎮豪認為,發生於涿鹿地區的炎、黃、蚩之間的兩次戰爭,是不同區域文化的交融交匯,構成民族融合的催化劑,起到了推動中華文明進程的積極作用,成為中華民族融合的動力。因此,“涿鹿是炎、黃、蚩三族的前沿接觸地,也是三大集團最終實現大融匯的奠基地。”
今年1月28日,涿鹿故城(黃帝城)址省級考古遺址公園成功挂牌。這標志著桑干河流域厚重的文明積澱和歷史文化遺產,日益受到重視。而隨著炎帝黃帝蚩尤征戰融合的歷史文化價值及其精神意義不斷被挖掘、討論,涿鹿為“百萬年人類史、一萬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華文明探源研究能夠提供哪些新依據、新角度,也已成為歷史學、考古學界和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探源千古文明 賡續中華文脈
黃帝城遺址。人民網 商帆攝
涿鹿縣礬山鎮,距涿鹿縣城40余公裡,轄區內有黃帝城遺址,相傳為黃帝擒殺蚩尤后,“邑於涿鹿之阿”的“華夏第一都”。走進黃帝城遺址,景區內十分幽靜,讓人難以想象五千年前的這裡究竟是什麼樣子,或許隻有那斑駁的山坡、殘崖,還在向人們訴說著古戰場的喧囂與慘烈。
推進會上,河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張才在致辭中表示,河北是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張家口地區史前文化具有獨特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涿鹿縣在歷史沿革中,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開展涿鹿歷史文化研究闡釋工作,是中國文明歷史研究的關鍵環節,也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重大課題。
中國史學會副會長、河北師范大學原黨委書記戴建兵認為:“從涿鹿之戰到統一於黃帝部落,這一文化現象是中華文明之根,是中華文化之根。這凸顯了中華文化的連續性、創造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宋鎮豪在授課中提出,“黃帝、炎帝、蚩尤三族在涿鹿地區風雲際會,由此成為中華民族初始歷史的重要記憶遺產。因此,研究三祖文化,探源中華文明,涿鹿自有著無可替代的人文歷史地理優勢。”
講好“涿鹿故事” 讓世界看見涿鹿
講好“涿鹿故事”,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一環。如何推動涿鹿歷史文化的研究闡釋和未來活化利用,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為此,各位專家學者積極分享真知灼見。宮長為提出,期待以中國先秦史學會炎帝黃帝蚩尤歷史文化基地揭牌為契機,進一步深化涿鹿的炎黃蚩歷史文化研究,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涿鹿對話”真正成為推進中華文明探源研究的文化大IP。
宋鎮豪建議,應該重視涿鹿地區歷史文脈的鉤沉探賾,重申涿鹿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揭示中華文化優秀特性,加強涿鹿三祖文化旅游資源建設,全面促進涿鹿和河北張家口地區社會經濟與文化振興。
涿鹿縣委書記路國雲在推進會上發表“涿鹿倡議”。人民網 商帆攝
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涿鹿縣委書記路國雲在推進會上發表“涿鹿倡議”,呼吁各界共同認識涿鹿在中華文明起源進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共同推進中華文明探源研究,傳承中華民族根脈。
會議期間,陝西黃帝陵保護管理服務中心和浙江省縉雲縣黃帝文化發展中心的專家就兩地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活化利用方面的實踐,交流了經驗和觀點。與會專家還圍繞“3+1”即《炎帝黃帝蚩尤文論菁華》《炎帝黃帝蚩尤文獻輯錄》《炎帝黃帝蚩尤民間傳說》和《涿鹿與中華文明探源》編纂與出版工作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研討。就拍攝涿鹿與中華文明探源研究專題片,央視《尋古中國》欄目與涿鹿縣人民政府簽訂了合作協議。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李新杰表示,“涿鹿對話”將成為河北推進歷史文化研究、探源中華文明的重要平台。本次“涿鹿對話”是一次權威的對話,為河北的中華文明探源研究工作提供了豐富而堅實的學術滋養﹔本次“涿鹿對話”也是一次廣泛的聯合,建立起了黃帝文化、中華人文先祖文化和中華文明探源研究的“朋友圈”。“涿鹿對話”是一次寶貴的宣傳機會,讓世界看見古老的涿鹿,也讓更多人對涿鹿未來的中華文明探源研究和歷史文化活化利用,充滿期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