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特色產業 讓農民腰包鼓起來

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取得實質性進展、階段性成果,代表委員建議
培育特色產業 讓農民腰包鼓起來
1月29日,內丘縣小辛旺村的智能溫室花棚內,花農在管理蝴蝶蘭。河北日報記者趙永輝攝
整理/河北日報記者李冬雲 制圖/展茂光
如何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眼促進農民增收,壯大鄉村富民產業。
出席全國兩會的河北省代表委員表示,應當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堅持產業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大力培育鄉村特色優勢產業,壯大集體經濟,讓農民腰包鼓起來,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取得實質性進展、階段性成果。
“我們抓住綠水青山做文章,探索出一條鄉村生態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路徑。”全國人大代表、靈壽縣車谷砣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陳春芳說。
車谷砣村地處太行山脈深處,曾是一個貧困村。2022年,車谷砣溝域入選全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示范區。2023年,村裡接待游客近10萬人次,村民人均收入14300元。
陳春芳代表介紹,如今,車谷砣村“農業+旅游+康養”等新產業、新業態不斷興起,一方面發展特色農業,擴大野生獼猴桃和五岳寨綠茶、砣山古茶、中藥材的種植規模﹔另一方面,抓住休閑康養特色旅游產業發展機遇,將傳統農家樂升級為太行山特色民宿,聯合溝域內4個村共同打造了“中國·車谷砣康養旅游度假區”。
“今年,我們將繼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擴大特色農業種植面積,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同時提升度假區品質,推動游客從‘一日游’向‘過夜游’轉變,帶動村民多渠道就業增收。”陳春芳代表說。
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貿促會會長劉勁鬆認為,推動農業與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形成“接二連三”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是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路徑。
“要破解農業產業鏈條較短、效益不高等問題,著力打造集生產、加工、流通、科技、服務於一體的產業集群,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讓農民能夠在產業鏈條各個環節分享收益。”劉勁鬆委員說。
劉勁鬆委員建議,支持全產業鏈龍頭企業到農業主產區發展,做好“土特產”文章,大力開發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促進特色優勢主導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拓展鄉村產業增值增效空間。
“還要以適度規模經營推動農業生產方式變革。”劉勁鬆委員建議,在穩定家庭承包經營“分”的基礎上,充分尊重農民意願,有效發揮村集體經濟組織“統”的功能,發揮多元經營主體的優勢和作用,探索完善“土地流轉+生產托管”復合經營模式,引導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健康發展。
“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是一篇大文章,要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全面振興的重中之重。”河北經貿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彥麗說。
馬彥麗建議,鄉村產業振興要充分發揮地域特色,挖掘鄉村的自然、文化、歷史等獨特資源,如綠色農業、鄉村旅游、傳統手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等,通過打造“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的發展模式,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鏈。
“在鼓勵和支持農民創新創業中,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很關鍵。”馬彥麗建議,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盡可能讓農民參與進來,形成企業和農戶產業鏈上優勢互補、分工合作的格局,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記者李冬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