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京津研發、滄州轉化”不斷提速升級

2024年03月06日08:45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京津研發、滄州轉化”不斷提速升級

“京津研發、滄州轉化”不斷提速升級

——京津冀協同發展看滄州(中)

“京津冀協同發展根本要靠創新驅動,要形成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滄州市積極搶抓戰略機遇,通過機制創新、平台創新、人才政策創新,逐步構建“京津研發、滄州轉化”協同模式,扎實推動協同創新持續向縱深拓展。

2014年以來,滄州與京津共建省級研發平台35家,開展產業技術研究項目500余項﹔全市技術轉移服務機構達33家,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超180億元。

機制創新,讓產業承接更加順暢

2月27日,記者來到位於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走進華潤雙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滄州分公司一車間,記者看到,工人正在替尼泊苷生產線旁有序忙碌著。

“替尼泊苷是我們一期項目建成投產的9個產品之一,它是一種抗腫瘤的原料藥。”華潤雙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滄州分公司總經理劉學明說,原料藥生產原本是華潤雙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邊緣業務版塊,分公司落戶這裡后,規模擴大、生產能力提升,現在原料藥已成為總公司的主營業務之一。

劉學明介紹,華潤雙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新藥研發、原料藥生產、制劑生產及醫藥銷售於一體的全產業鏈醫藥企業,最早原料藥生產在北京。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后,北京出台產業疏解目錄,要求化學原料藥生產企業在2017年底前退出北京。

“協同發展為北京藥企提供了新機遇,特別是異地監管,可為產業轉移和快速發展提供很大的便利,這點很吸引我們。”劉學明說,原料藥的自給對於藥企發展很重要,加工生產原料藥可確保產業鏈的完整,有利於藥企自身發展壯大。當時,總公司在全國選址布局,考察過很多地方,最后選擇了滄州。

劉學明口中的異地監管,是京冀兩地在推進醫藥產業疏解中的一項機制創新。

在我國,藥品生產實行屬地監管,藥企必須在注冊地進行生產、接受監管,不能跨地域生產,否則隻能重新進行藥品審批。

作為北京生物醫藥產業外遷的重要承接地,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在國內首開“生產在河北、監管屬北京”的跨區域管理體制先河,實現在滄州生產“北京藥”。

“異地監管解決了新藥品落地轉化周期長的難題。”劉學明說,“園區完善的基礎設施、高效的審批服務、充足的原材料供給,也是分公司最終落戶於此的重要原因。從2016年12月簽約,到2018年12月一期項目建成投產,去年,分公司產值達2億元,二期項目的5個產品過兩天也要試生產了。”

“對於入駐園區的企業,我們從項目簽約到開工建設再到建成投產,提供全程跟蹤服務,及時發現問題,積極協調解決。”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醫藥招商局局長劉帥說,異地監管機制的創新讓園區承接產業更加順暢,多家北京藥企打消顧慮,紛紛來園區尋找發展新空間。目前,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已入駐醫藥企業60家,其中,北京企業36家、天津企業9家。

平台創新,讓成果轉化全面提速

3月1日,位於滄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海派特膜科技(河北)有限公司組裝車間內,工人正在組裝柱式膜組件。不久,這批柱式膜組件將運往滄州渤海新區黃驊市,用於污水處理及再生、工業用水及飲用水提純、垃圾滲濾液處理等領域。

“柱式膜組件中使用的高性能中空纖維分離膜是我們公司的核心產品,這款產品的成功量產得益於滄州市天津工業大學研究院。”公司副總經理方朗說,“我們把研究院的科技成果引進來,在這裡進行轉化,促進現有產業轉型升級。”

方朗介紹,該公司作為天津海派特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主要從事高性能分離膜研發生產,依托研究院,開發了系列高性能中空纖維分離膜產品。

“提升企業競爭力,技術創新是關鍵。北京和天津是科技成果的研發高地。我們總公司是依托天津工業大學技術孵化發展起來的高新技術企業,滄州市天津工業大學研究院成立后,我們受邀到這裡考察。”方朗說,“這裡不僅提供寬敞的廠房、項目資金支持,還有良好的膜產業發展基礎,可以加速科技成果的落地轉化,我們最終選擇將公司落戶於此。”

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鏈條,平台建設是重要支撐。2022年6月,滄州市天津工業大學研究院成立。

18個科研團隊、35名科技專家入駐,4項科技成果成功轉化……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下,滄州市天津工業大學研究院將天津工業大學的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國際合作等優勢和滄州市的產業、區位、政策等優勢結合,建設成為集科技成果轉化孵化、高新技術研發、高端人才聚集、國際合作交流於一體的創新型研究院。

“發展膜產業,滄州擁有良好的產業基礎,上游有不少化工企業,可生產膜產品需要的原材料。而天津工業大學專家團隊的到來,可為發展膜產業提供強大的技術、人才支撐,成為創新鏈上不可或缺的一環。”滄州市天津工業大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丁福聖說,研究院建在產業園,可根據滄州市特色產業發展需求確定研究方向,讓研究成果在園區內的企業進行轉化。

“前不久,研究院被認定為河北省合作共建科技平台示范基地,有利於吸引更多的優質創新資源,推動更多先進科技成果轉化孵化。”丁福聖表示,研究院是津冀之間的一條紐帶,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科研成果在此落地轉化、服務社會。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是創新鏈賦能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對“雙鏈”雙向融合發展意義重大。

為此,滄州市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與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全方位對接,出台《關於進一步吸引京津科技成果在滄轉移轉化的若干措施》等“一攬子”政策文件,加快打造更多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全面激發科技創新活力,逐步構建“京津研發、滄州轉化”協同模式。

目前,滄州與京津共建省級研發平台35家,開展產業技術研究項目500余項﹔全市技術轉移服務機構達到33家,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超180億元。

政策創新,讓人才活力充分釋放

下好京津冀協同發展“一盤棋”,人才是“關鍵一子”。京津冀協同發展10年來,滄州市攜手京津引才聚才,創新人才政策,激發人才資源活力,為協同發展走深走實注入強大動力。

2月29日,走進位於河間市的京津冀再制造產業技術研究院,記者看到,副院長時小軍正和同事討論“廢舊汽車零部件綠色再造關鍵技術研發與示范”項目的進展情況。

“這個項目是河北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針對廢舊汽車零部件綠色再制造需求,我們團隊研究了激光綠色清洗技術,開發了用於激光清洗的激光器和自動化控制系統,優化了激光清洗工藝。”時小軍說,再制造領域應用激光綠色清洗技術后,可實現難清洗汽車零部件的無污染、無損、高效清洗。

時小軍是北京人,他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再制造方面的技術研究、成果轉化。2018年,他和團隊成員一起來到河間。

“研究院落戶河間離不開河間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河間市免費為我們提供科研辦公用房、技術孵化轉化廠房。”時小軍說,河間市還創新出台支持再制造產業引進高層次人才的若干舉措,從創業扶持、人才安居、交通補貼等多個方面提供保障,這讓他感到很暖心。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大背景下,2018年,河間市從國內一流院校引進4位博士、7位碩士,牽頭成立京津冀再制造產業技術研究院,這裡擁有技術研發中心、檢測認証中心、咨詢服務中心等六大公共服務平台,引導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升級。

時小軍說,在河間,人才創新的活力可以充分釋放,這些年,他們團隊專心進行科研,並將科研成果落地轉化到當地一些企業,助力再制造產業的升級發展。

再制造產業是河間縣域特色產業,位於河間市的滄州格銳特鑽頭有限公司通過與京津冀再制造產業技術研究院及東北石油大學合作,廢舊鑽頭的利用率達到70%,並參與了再制造產品有關國家標准的制定。

如今,該研究院已成為國內唯一面向再制造全產業鏈開展創新技術開發與服務的研究中心,為京津冀地區和全國再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和智力服務。

人才一體化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智力保障。自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滄州市全力打造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強化人才政策創新。為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不斷拓寬人才引進渠道,進一步完善柔性引進人才工作機制,出台了《關於實施柔性引進人才激勵支持若干措施》《滄州市“人才飛地”暫行管理辦法》等系列文件,鼓勵用人單位柔性引進京津等地高層次人才,為滄州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智力支撐。(記者王雅楠)

(責編:方童、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