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揭榜挂帥”,吸引京津創新資源

2024年03月06日08:44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揭榜挂帥”,吸引京津創新資源

保定市完善京津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機制

“揭榜挂帥”,吸引京津創新資源

保定市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實現高速增長,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70倍,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由1.72%增長至3.48%……10年來,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加速推進,為保定市創新驅動及產業協同筑牢發展支撐。該市搶抓重大戰略機遇,努力在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中闖出新路子,持續打造具有保定特色創新生態系統,全力建設創新型城市。

打造“類中關村”創新生態系統

2月28日,在保定中關村創新基地12號樓,保定諾未科技有限公司萬級潔淨GMP實驗室內,工作人員正通過顯微鏡仔細觀察細胞長勢。

“這是我們利用自主研發的TCM免疫細胞技術,培養的第四代抗腫瘤免疫細胞,依托該技術研發的Ⅰ類生物新藥已進入Ⅰ期臨床試驗階段,效果良好。”該公司總經理孫志娟介紹,自2018年落地保定以來,該公司依托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等單位科研力量,開展多項先進細胞技術研發,年營業額從最初900多萬元增長到2023年4500多萬元。

保定諾未科技有限公司快速發展,正是得益於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搭建的協同創新平台。

“作為北京中關村在京外設立的首個創新中心,自2015年4月投運以來,已有362家企業在此落戶,一個個創新‘金種子’相繼在這裡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負責人張曙光介紹,目前,已有易度科技血管機器人、河北思瑞恩高端研磨材料、中創燕園第三代半導體技術等30余項先進技術成果,在這裡實現落地轉化。

“我們在保定打造了一個‘類中關村’創新生態系統,形成北京研發、保定轉化產業鏈條,並探索出‘一中心、一基地、一園區’保定模式,為入園企業構建覆蓋全生命周期創新生態服務體系,全程幫助企業和人才對接政策、資本、市場。”張曙光告訴筆者。

人才聚,創新強。如何讓創新人才留下來、發展好,從“候鳥”變“留鳥”?

“開展雙創活動、孵化‘種子’項目是個很好的方法。”張曙光說,近6年,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組織開展雙創活動470余場,推薦240余個優質項目及企業參加保定高新區舉辦的雙創大賽。其中,諾未科技、易度機器人、玄雲動力、伍極物聯網、北斗雲計算等項目在大賽中脫穎而出,逐漸成長為推動保定高新區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新質生產力。

目前,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已基本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及智能電網三大產業微集群,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8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00余家、專精特新企業11家、規上企業19家,為京津冀區域協同創新提供經驗樣本。

創新機制吸引京津優質科技資源

2023年12月22日,作為保定市首批科技“揭榜挂帥”6個項目之一,河北三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臧生物”)承擔的“基於人源誘導多能干細胞分化為心肌細胞的關鍵技術”項目率先通過專家組驗收。

“依托科技‘揭榜挂帥’項目,我們建立心肌細胞株培養體系並進行干細胞多能性、心肌細胞表型等鑒定,申請實用新型專利1件,培養技術骨干2名,完成任務書規定的各項指標。”三臧生物總經理鄧姍姍介紹,該公司目前正在建設一個佔地面積1.6萬平方米的產業園區。今年建成投產后,公司將打造國內首個IPSC誘導心肌細胞產業化創新中心,實現IPSC誘導心肌細胞標准化、產業化、規模化生產。

2021年9月,保定市在河北省率先改革科技計劃項目組織管理方式,重點聚焦該市“7+18+N”產業,綜合考慮項目創新引領性和經濟、社會效益等多個因素來確定榜單,按照“誰被卡誰出題,誰出題誰出資,誰能干誰來干”思路,實施“揭榜挂帥”機制,把急需的關鍵技術項目張榜公布,面向社會征集揭榜方,設立2億元以上專項資金,在全國范圍內聚集創新資源,以科研成果兌現科研經費投入。

“榜單項目的確定,既重視‘高精尖’‘卡脖子’等關鍵技術難題突破,也兼顧對產業發展影響大、見效快的企業所急需的技術攻克。”保定市科學技術局資源配置管理和監督評估處處長趙旭坡說,對於技術水平低的需求堅決不予發榜。截至目前,共發布7批次199個榜單,成功揭榜75個榜單,其中38個揭榜項目來自京津,佔比50%以上。

此外,市本級財政科技專項資金安排2965萬元,對58個項目給予支持,帶動企業研發投入超3.5億元。2022年,保定市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3.48%,超過全國(2.45%)、全省(2.00%)平均水平,居全省首位。

創新引領,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截至2023年底,保定市有高新技術企業175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6萬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89家﹔建立3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4個院士工作站、12家院士合作重點單位﹔有516個市級以上創新平台,其中省級168個,居全省第二。

常態化對接推動“京津研發、保定轉化”

近年來,借助京津創新資源優勢,保定市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農科院等開展常態化對接交流,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機制,初步建立技術創新體系,形成“京津研發、保定轉化”創新驅動發展格局。

2021年至2023年,保定市共吸納京津技術成果交易1368項,技術合同成交額119.4億元﹔輸出到京津的技術成果交易645項,技術合同成交額82億元。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從2015年6億元增長到2023年54.23億元。

人才引進方面,在全省率先制定《保定市特聘專家服務管理辦法》,柔性引進112名特聘專家,其中“兩院”院士44名。2023年9月8日,市科技局與北京中科老專家技術中心簽署《北京中科老專家技術中心保定工作站共建協議》,由北京中科老專家技術中心派出專家,成立“北京中科老專家技術中心保定工作委員會”,圍繞保定市“7+18+N”產業技術、人才、項目等方面需求,持續提供京津科技項目資源,並推動項目在保定落地。

在半導體新材料方面,河北同光晶體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半導體所展開合作,建立碳化硅單晶材料與應用研究聯合實驗室,共同承擔“4—6英寸高質量碳化硅單晶研發”國家863項目,將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硅晶片生長和加工技術實現產業化﹔保定中創燕園與北京大學共建北大—中創寬禁帶半導體聯合實驗室。

在新能源裝備制造方面,保定華翼風電葉片研究開發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中國風能協會加強合作,共同申請並承擔多項國家科技項目。英利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半導體所、微電子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分工合作,共同開展多個項目聯合研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

在生物醫藥方面,三臧生物與北京兒童醫院正式簽約,承接造血干細胞移植進倉基地項目技術服務﹔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李佑祥教授團隊研制的微創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原型機,在易度河北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進行研發成果轉化。(記者寇國瑩 通訊員董懷標)

(責編:方童、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