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一條旅游帶,“燃動”京津冀

2024年03月06日08:43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一條旅游帶,“燃動”京津冀

1月26日,滑雪愛好者們在張家口市崇禮區萬龍滑雪場滑雪。 河北日報記者 耿 輝攝

1月26日,滑雪愛好者們在張家口市崇禮區萬龍滑雪場滑雪。 河北日報記者 耿 輝攝

一場冬奧,兩地出彩。

兩年前,京張攜手成功舉辦2022年冬奧會,“簡約、安全、精彩”的奧運盛會驚艷世界,也將北京與河北的“手”拉得更緊。

乘冬奧東風,一條以北京市和張家口市奧運場館所在區縣為核心,以連接兩地的高鐵、高速沿線兩側區縣為重要組成部分的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加速推進,帶動京津冀區域冰雪運動更“燃”、文化旅游更“火”。

首鋼工人變身專業制冰師

1月28日,北京石景山首鋼園熱鬧非凡,“冰雪匯”裡小朋友坐著雪圈感受雪上沖浪,冷卻塔變身的“復古DISCO(迪斯科)冰場”上,游客伴隨懷舊老歌翩然起舞。

工作之余,“老首鋼”劉博強習慣到首鋼園轉轉。他在首鋼工作27年,干過軋鋼工、維檢工、焊工。2017年,劉博強與冬奧會結緣,成為首鋼園的第一代制冰師。

每當溜達到精煤車間改造的冰壺館,劉博強就會停下腳步,看看他“戰斗”過的地方。他告訴記者:“符合冬奧會標准的冰制作起來,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兒。”

冰壺賽道看似光潔無瑕,實則需打上一層密密麻麻、分布均勻的小凸起,專業術語叫冰點。人工制作冰點過程叫“打點”,就是用噴洒裝置將水滴洒到冰面結成冰點。一條標准賽道從頭到尾一次“打點”用時45秒,冰點的大小、厚度、密度、溫度,都對比賽有影響。

剛開始進入冰壺場地制冰,劉博強隻能給國外制冰師打下手。為了練好“打點”,他常扛著20多公斤的設備到場館外的馬路上苦練。劉博強的技術日益精進,頭一回上冰“打點”就一次成功,國外制冰師豎起了大拇指。

憑借精湛的技術,劉博強參與了北京冬奧會“冰立方”的冰壺賽道制冰。如今,他的制冰技術得到國家隊充分認可,數次高水平服務保障國家短道速滑、花樣滑冰、冰球、冰壺隊訓練。

制冰掃冰、場地維護、安保物業等新崗位上,百余名首鋼職工和劉博強一樣,成功轉型為冬奧會保障服務人員。

從來沒有一個企業像“十裡鋼城”首鋼一樣,與奧運結下如此不解之緣。

當京張攜手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后,北京冬奧組委選擇了首鋼園,將其作為辦公區域。

北京冬奧會期間,首鋼滑雪大跳台見証了各國運動員逐夢的場景。藍天白雲下的“大煙囪”前,運動員起跳騰飛,給世人留下深刻印象。“大煙囪”就是老廠區已停用的巨大冷卻塔,這是冬奧歷史上第一座與工業遺產再利用直接結合的競賽場地。

冬奧會留下了寶貴遺產,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區域內有25個奧運場館。冬奧會后,劉博強到首都體育館冰壺場地制冰,服務國家隊訓練。2023年,他還輾轉伊春、天津、張家口等地,參與中國冰壺聯賽的制冰工作。

放大冬奧效應,京張大力發展后奧運經濟和文旅產業,共同策劃推出了一系列“連京張、跨四季”的體育賽事活動和體旅融合產品,冬奧場館實現常態化運營,“冰雪美人”正變身為“四季全能選手”。

崇禮小伙端穩“雪飯碗”

“前方陡坡轉彎,注意重心往前壓、往下壓,搓雪時山下腿發力!”

說話間,一黑一紅兩道身影,從張家口市崇禮區萬龍滑雪場的高級道上疾馳而下。隨后,二人先后一個急停,帥氣的搓雪動作揚起高高的雪浪。

穿黑色衣服的叫謝鵬,是離萬龍滑雪場3公裡的黃土嘴村村民。1月26日下午,他以滑雪教練的身份,教北京游客滑雪。

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兩年來,這張“金名片”讓崇禮的“冰雪+”加速釋放潛力。各大雪場2023—2024雪季開板以來,崇禮客流量猛增,謝鵬每天忙得不可開交。

謝鵬的身份,不僅僅是一名滑雪教練。2014年,外出打工10年的他回到老家,又經過10年奮斗,如今在崇禮擁有一家雪具店、一家房產中介公司和一家租車公司。

過去的黃土嘴村很窮,村民主要靠務農為生。為了生計,2003年,16歲的謝鵬跟隨父母到北京,給工地跑運輸。北漂10年,結婚,生子,他在北京始終找不到歸屬感。

轉眼孩子兩歲多,面臨上幼兒園。學費貴、以后上小學也難,咋辦?聽說崇禮雪場發展勢頭很好,謝鵬決定回老家,和很多小伙伴一樣,到雪場當假日滑雪教練。

“2015年7月31日,我永遠不會忘記那一天。”當京張攜手申辦2022年冬奧會獲得成功的消息一公布,謝鵬意識到崇禮冰雪游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他立馬著手租賃店面,開了一家雪具店。

參與申辦冬奧,讓小城崇禮為世界所關注,來打卡的人越來越多。

冬天可滑雪,夏天可避暑,許多游客愛上了崇禮,在此買房置業。謝鵬瞅准時機,2016年辭去雪場假日滑雪教練工作,注冊了一家房產中介公司,從事二手房買賣和公寓托管。2020年,他又增加了一個租車公司,為游客提供便捷出行服務。

在京張籌辦冬奧會的6年多時間裡,區域協同發展插上騰飛之翼。謝鵬明顯感受到,變化的不只是他自己,還有他的村庄,以及整個崇禮。

黃土嘴村2019年開始拆遷,2021年底拆遷完畢,全村三分之一以上的村民干起了與旅游相關的工作。村東頭上方建起一座橋梁,將南北兩座山的隧道連接在一起,京張高鐵穿行其上,拉近了張家口和北京的距離。

從全城一條路,到“一條高鐵、多條干線”﹔從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脫貧摘帽,到全球知名的滑雪旅游勝地……在冬奧籌辦帶動下,崇禮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2022年冬奧落幕,新的答卷奮筆書寫。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加快,“冬奧小城”不斷豐富體文旅業態,崇禮旅游火出了圈。2023年,謝鵬花120萬元買下了一個雪具店面,目前他的客戶遍布北京、天津、內蒙古、浙江、上海、廣東、香港等地。

崇禮區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崇禮共接待游客724.51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86.97億元。

天津數字藝術博物館成了京冀客打卡地

地緣相近、1億多人口、旅游資源豐富……立足良好的協同發展基礎,京津冀圍繞互為客源地和目的地做文章,跨區域合作越來越緊密,文旅協同發展深入推進。

“在1941年到1943年間,張大千到敦煌,歷時2年零7個月,一共臨摹了276幅作品。這邊展示的是其中8幅的線稿。”1月17日,天津市和平區建於1931年的法國公議局舊址裡,在講解員李琦的生動講解下,律動交錯的光影、高度復原的洞窟,引領參觀者走進敦煌神秘玄妙的世界。

作為近代中國境內規模最大的法租界行政機構建筑,這裡是現存天津原各租界行政機構建筑中保存最完好、藝術水准最高的建筑,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3年5月18日,該建筑重新開放,成為天津數字藝術博物館。跨年大展“發現敦煌——敦煌藝術情景式特展”正在這裡展出。

“這是一個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合作項目,中國文化產業協會與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達成合作,累計投資800余萬元。”天津數字藝術博物館館長金鵬說。

“我們剛剛完成的‘硅基未來·科創生成’科創數字藝術展更前沿,展出的14件作品,全部是藝術家創作、在國際上已被銷售或拍賣的純數字藝術作品。”金鵬介紹,該展由中央美院組織,聯合天津大學、天津美院給予學術支持,首展在北京的三裡屯,天津是第二站。

來自北京的張曉,認真聽完了李琦的全部講解。她是“敦煌迷”,當天是“三刷”特展了。“講解很到位,深入淺出很生動,我每次來都有新收獲。”張曉說,乘坐京津城際列車一站直達,來觀展很方便。

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加速,主要城市1至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讓三地游客憧憬的“詩和遠方”變得觸手可及。從開館至2023年12月31日,天津數字藝術博物館購票觀眾達3.2萬人次,其中京冀游客數量相當可觀。

一條旅游帶,“燃動”京津冀。“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是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有力抓手,帶動了體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促進三地形成了互為資源、互為市場、協同發展的體育文化旅游共同體。”河北旅游規劃首席專家、河北省科學院研究員邸明慧說,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也帶動了體育、文化、旅游產業上下游的融合、延展,形成了一批新業態,構建了新的產業集群和產業生態,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帶來新氣象,注入新活力。(北京日報記者李如意、天津日報記者廖晨霞、河北日報記者馬朝麗)

(責編:方童、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