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河北、服務河北是河北高校的立校之本
——人民網專訪河北省政協委員、河北經貿大學黨委書記劉兵

人民網石家庄1月22日電 (記者趙明妍)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回首這一年,河北省教育規模不斷擴大,教育普及程度進一步提高,教育面貌發生格局性變化。2024年河北省兩會期間,如何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再度引來社會各界的關注。
“這次《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支持骨干高校和優勢學科優先發展’,為我們財經高校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進一步指明了發展的方向,這是對學校進一步深化綜合改革、提高辦學治校能力和水平發出的‘動員令’。”河北省政協委員、河北經貿大學黨委書記劉兵在接受本網專訪時表示,立足河北、服務河北是河北高校的立校之本。
作為河北省重點建設的唯一財經類骨干大學,河北經貿大學如何助力河北加快建設教育強省?今天,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劉兵的履職心聲。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服務國家重大戰略
劉兵介紹,近年來,學校牢牢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等重大國家戰略,在全國財經類高校中較早提出並全面實施新財經教育改革。
具體來說,河北對財經類人才有何需求?
“經過仔細研究河北經濟等形勢需求,我們先后開設了數字經濟、金融科技、人工智能法學、智慧物流等6個新財經實驗班。”劉兵表示,學校以“五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優化、專業優化、課程優化、師資優化、環境優化、評價優化)統籌推進人才培養體系創新,明確提出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專業知識、信息技術、職業素養、國際視野的復合性應用型高素質新財經人才。
此外,河北經貿大學主動對接河北省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布局,結合河北省12大主導產業,將學校本科專業納入河北省“四個一批”學科專業調整規劃,數字經濟、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等19個本科專業納入戰略性新興專業,物流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17個本科專業納入民生領域緊缺專業,資產評估、金融工程等11個傳統優勢本科專業納入改造升級專業,著力促進課程、師資、實習實踐條件建設與產業對接。
據了解,河北經貿大學著力促進學科交叉、科教融合、產教融合協同育人,與300余家企業共建實習基地。劉兵表示,2023年,學校本科生在省內招生佔比提升至74.5%,畢業生(不含升學)在京津冀地區就業佔比74.3%,為河北和京津輸送了大量高素質新財經人才。
著力加強有組織科研 凝練特色研究方向
如何提高服務河北經濟社會發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劉兵認為,要結合學校學科建設發展實際,優化凝練學科方向設置。目前,河北經貿大學重點建設了經濟學、管理學、大法學3個學科群,共確定了26個特色學科方向。同時,持續抓好課題申報工作,2023年度,學校共組織申報各級各類縱向課題800余項,其中250余項課題獲批立項。
“以國家級課題申報管理工作為抓手,我們組織召開了全校2024年度國家級項目申報動員會,邀請校內外專家從申報政策解讀、項目選題論証、申報指南新變化輔導、函評會評要求等方面進行專題指導,組織學校優勢學科群建設工作小組對本學科群成員單位的申報書進行評審論証。”劉兵說。
此外,河北經貿大學在2023年,圍繞慶祝學校建校70周年舉辦高水平學術活動30余場。據劉兵介紹,截至目前,邀請校內外專家開展“雙百論壇”、學術講座等學術交流活動200余場,圍繞雄安新區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城鄉融合發展等主題主辦國內學術會議22場。
堅持開放辦學戰略 提升服務社會能力
談起如何提升社會服務能力,劉兵向記者介紹,學校積極推進經濟學、管理學、法學、信息科學等學科融合,依托21家省級重點科研平台和50余家非實體研究機構,著力培育一批社會服務團隊。
“學校積極探索‘校—政—社—企合作’的對外交流模式。強化與京津高校的學術交流,承接河北省委省政府、工信廳、科技廳、稅務局以及各縣的委托研究,密切與縣域經濟學會、高新技術企業協會等社會團體的合作交流,關注京津冀協同發展、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現狀,打造了高度開放的對外交流網絡。”
做大做強縣域經濟,持續開展特色產業科技創新,是建設經濟強省的關鍵環節。劉兵表示,學校始終緊緊圍繞國家及河北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深化社會服務,並將服務河北縣域經濟發展作為重點工作之一。
2023年,河北經貿大學共與42個縣(區)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並開展了實質合作,先后完成了《臨西縣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培訓項目》《隆化縣財政財務英才培訓》《無極縣農業合作社暨農業技術培訓項目》《巨鹿縣先進裝備制造產業總體規劃設計項目》《安網智谷產業園規劃發展報告》等關於政策解讀、調查研究、教育培訓、人才交流等多個領域的委托項目,為直接服務縣域經濟產業轉型、鄉村振興、企業高質量發展等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展望2024年,劉兵信心滿滿。“下一步我們將更加深入對標產業發展需求調整專業結構,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切實為河北發展培養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質新財經人才﹔更加深入對接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圍繞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服務特色產業集群發展開展有組織的科研,協同京津高水平院校組織高水平科研團隊,為破解理論和現實問題提供多方面資政建議﹔更加深入縣域經濟一線,深度服務縣域經濟發展,把合作點落實到具體問題上、具體項目上、具體單位上,為做大做強縣域經濟提供更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