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圍場:打造特色品牌 深耕文化旅游產業

近日,在圍場滿族蒙古自治縣圍場鎮,零下10攝氏度左右的溫度,持續雪季的到來,由遠及近的山地緩坡,逐漸“結實”的河湖冰面……圍場冰雪活動的天然場地已然搭好,不少居民利用周末時間走進“冰雪大世界”享受冰雪游戲。
圍場是河北省行政面積最大的縣,兼有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多種地形地貌,平均海拔1500米左右,氣候冷涼,境域內動植物種類繁多。同時,圍場作為塞罕壩精神的發源地紅色資源豐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皇家獵苑,圍場少數民族特色文化資源富集。
豐富的文旅資源基底是圍場發展文旅產業的天然優勢,但是由於存在著旅游周期短,資源開發不充分等短板,發展相對滯后。
年初以來,圍場充分發揮“綠色地圖”生態品牌,深入挖掘“木蘭秋狝七十二圍”歷史文化優勢,圍場各鄉鎮結合縣域實際,謀劃推出“印象木蘭圍場七十二圍”系列活動。
一月“冬捕”“買年貨”,二月冰上賽龍舟,三月錯季蔬菜喜豐收,四月春耕產業忙,五月花開健身熱,六月苗木造型強,七月非遺傳承“活”起來,八月近萬畝光伏引招商,九月馬鈴薯豐收季,十月溫泉資源開發熱,十一月“四季村晚”唱響村民美好生活,十二月塞罕雪景壯美如畫……
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圍場37個鄉鎮結合季節性、區域性特色文旅資源實際,“線上+線下”聯動,打造多個特色“節點”,點面結合,推動圍場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我們這民宿,夏天是消暑民宿,冬天是溫泉康養民宿。”圍場哈裡哈鎮獵苑溫泉小鎮村民王義民表示,圍場夏季涼爽,冬季地熱溫泉資源豐富,今年年初以來,哈裡哈鎮通過多個工程,鼓勵農戶實施溫泉民宿改造,打造溫泉康養產業,深入實施溫泉管網、梯級水系、網絡橋、親水平台、田園花海、村庄亮化美化等公共景觀工程,全面提升服務水平,為游客們打造寓游於樂的沉浸式體驗環境。
如今的獵苑溫泉小鎮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升,前來觀光、休閑、度假的游客落驛不絕,其所在的“艱苦奮斗路·綠色塞罕壩”成功入選國家“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精品線路”。近年來,圍場積極搶抓文旅部政策機遇,系統整合優秀傳統文化、紅色資源等內容,發布“紅色游”“文化歷史游”精品旅游線路,不斷提升基礎設施能力,將“文化+”緊密結合,打造畫木蘭、木蘭緣等文創品牌5個,依托東廟宮、滿繡等文化資源,投資7.9億元,建設好時光康養小鎮、御道口壩上追夢草原等文旅融合項目7個,用“常來常想,木蘭圍場”小品牌,唱響“這麼近、那麼美,周末到河北”文旅大品牌。(許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