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河北省贊皇縣持續念好“山字經”

老樹發新芽 青山變金山

本報記者 張志鋒
2023年12月01日07:0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初冬時節,河北省石家庄市贊皇縣西陽澤鎮呂庄村農民劉發喜在自家棗園裡修剪酸棗樹枝,“剛賣了200多斤酸棗,價格是青棗的幾倍。”當年通過酸棗嫁接大棗脫貧致富,他成為縣裡的“種棗狀元”,如今卻把棗樹改接為酸棗,這是為什麼呢?

“種什麼得看市場,當年種大棗是看好行情,如今改酸棗也是看中市場需求。”劉發喜說。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30年來,贊皇把荒山綠化與群眾增收緊密結合,農民過去把酸棗嫁接大棗,如今把大棗改接酸棗,“變的是樹梢,不變的是綠色發展理念,這是‘變與不變’的辯証法。”贊皇縣委書記陳宏鋒說,“我們一任接著一任干,持續念好‘山字經’,讓荒山披綠,讓農民脫貧致富。”

荒山變青山,棗樹長成“搖錢樹”

“變荒山為青山,化貧瘠為富饒。”爬上西陽澤鎮大河道村附近一處山坡,發現一座紀念碑,此碑立於1994年,見証了當年贊皇大棗起步創業的故事。

贊皇地處太行山區,“七山二灘一分田”,山上多是片麻岩。贊皇一度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縣貧困村約佔八成。

贊皇有山場100萬余畝,優勢在山,出路在林,致富在果。當地有種棗樹的傳統,為了脫貧,縣裡念好“山字經”,引導群眾發展棗樹等經濟林。

山上缺土,片麻岩粉碎后適合種棗樹,為了“造土”種棗,當年劉發喜曾打了2200個炮眼,“一個炮眼崩出一個樹坑。”棗樹靠分蘖繁殖,成活率比較低,農民就用酸棗嫁接大棗,可以快速成林、挂果。

當年,河北農業大學專家毛永民曾在劉發喜的棗園裡優選大棗品種,劉發喜首先受益,學得一手好技術,成了縣裡的“種棗狀元”,他的棗園也成了贊皇大棗示范園,帶動周邊農民種棗。

贊皇大棗綠了荒山,富了鄉親們的口袋。

縣裡把大棗作為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之一,最多發展到45萬畝。漫山遍野的棗樹,染綠了光禿禿的荒坡,帶動全縣數萬貧困人口脫貧,還為贊皇捧回了“全國綠化模范縣”等多個國家級“綠色獎杯”。

“要想富,栽棗樹”成為贊皇農民的口頭禪。大河道村有1.2萬畝棗園,村民80%的收入來自大棗。全縣61.5%的農村勞動力從事大棗產業,棗農年人均純收入不斷提高。

大棗讓贊皇農民嘗到了甜頭,后來卻“甜不起來了”。

受雨水、病虫害等影響,贊皇大棗很難長到成熟變紅,不少棗農長期以賣青棗為主,收入主要依賴蜜棗加工銷售。后來蜜棗消費逐漸萎縮,每斤青棗也從最高2.8元跌到最低2角。西陽澤鎮西郭家庄棗農郭文增說:“有時論袋賣,還不夠打棗搭上的功夫。”

一度紅火的贊皇大棗“吃不開”了。種棗不劃算,全縣數萬畝棗園被棄管。如果照此下去,大棗產業沒了,近30年的綠化成果都可能保不住。

“山字經”怎樣念下去?

小酸棗“長”成大產業,柳暗花明又一“春”

贊皇有大面積的野生酸棗,當大棗遇冷時,酸棗產業在一個山村悄然火了起來。

南清河鄉孤山村有1600戶,村裡隻有梯田旱地,村民主要靠種玉米、花生度日。

酸棗仁是味中藥,可以安神助眠。52歲的孤山村村支書於明志介紹,30多年前,三四個村民上山摘酸棗,用石碾子碾出酸棗仁,輾轉4個多小時到河北保定安國的中藥市場,“一挎包20多斤,賣了30多元,這在當年可不得了!”

從“小挎包”起步創業,1994年前后,孤山村逐步自發形成了酸棗仁市場。不少村民從山西、河南等地收購酸棗,運回村裡,加工酸棗仁,賣到安國、安徽亳州的中藥材市場以及石家庄等地的制藥廠。目前,村裡的酸棗仁加工貿易戶增加到1100戶,其中成立公司的有200多戶。

別小看酸棗仁,當年每公斤賣幾十元,如今漲到了800多元。“現在村裡每年流水1000萬元以上的大戶有100多家,一些銀行爭著給加工戶放貸。”於明志說。

買全國、賣全國,在孤山村帶動下,贊皇縣年酸棗仁加工、貿易量約佔全國市場的70%,成為全國最大的酸棗仁集散地之一。

加工酸棗仁要對酸棗進行水洗脫肉,產生的廢水影響環境。隨著環保要求的提高,孤山村的酸棗仁產業面臨考驗。

既要溫飽,也要環保。為留住富民產業,守護綠水青山,去年縣裡果斷關停不合環保要求的43個作坊。

這邊堵,那邊疏。縣裡引入河北玖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縣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封閉水循環處理和果肉綜合利用項目,引導農戶來這裡集中加工,對污水集中處理、達標排放。截至11月中旬,孤山村共有2700噸酸棗在這裡集中加工脫肉。最近,孤山村也在謀劃建設封閉水循環處理和果肉綜合利用項目,一期每年可加工2萬噸酸棗,方便村民就近加工。

產業成鏈才能發展壯大。為改變酸棗仁原料、轉化“兩頭在外”的狀況,贊皇縣引入兩家酸棗仁深加工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去年玖匯公司開始建設贊皇酸棗產業園,發展酸棗標准化種植、初級和精深加工等全產業鏈,帶動農民穩定增收。

酸棗“變甜”了,能否迎來新的“春天”?

“轉身”邁出新步子,產業升級育新機

“在技術能手李緒珍的帶動下,去年我家共有320棵棗樹改接了酸棗。”在劉發喜的棗園裡,改接的酸棗已經挂果,“兩三年后就能豐產,每棵樹能收幾十斤。”

李緒珍曾任贊皇縣扶貧辦主任,當年曾苦口婆心引導農民種棗樹,對棗樹深有感情,雖然早已退休,但看到一些棗園被棄管,她仍心疼不已。

縣領導找李緒珍商量對策,為了保住林果業,她到呂庄村等大棗產區摸情況,劉發喜的話點醒了她:“大棗不掙錢,農民不想管了。你要想保住棗樹,得想辦法讓這些樹繼續掙錢。”

李緒珍找專家取經:酸棗和大棗可以互相嫁接,當地有資源和技術,關鍵在於標准化種植、市場化帶動,“哪個有利就種哪個,都能保住綠化成果。”

贊皇的酸棗仁產業在當地種植、加工、轉化都具備較大發展潛力。促農民增收,保綠水青山,贊皇棗農開啟了再創業。

在縣裡支持下,2021年春,李緒珍在陽澤大棗科技示范園區流轉棄管棗園,看到當年那座紀念碑,這位老人感慨:“到這裡改接酸棗,一開始感情上也有點難以接受。”而她選擇這裡,也是為了在園區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第一批集中流轉就碰到難題。西郭家庄農民郭文增有5.7畝棗園,聽說要把大棗改接酸棗,他頭搖得像撥浪鼓,“這不是瞎胡鬧嗎!”李緒珍多次找他“算賬”:現在大棗市場不景氣,流轉棗園有租金。你有技術,可以來打工掙錢,一天100元,比自己種大棗強多了。郭文增最后總算同意。這次在山上同記者見面,他樂了:“現在很不錯,收入很穩定。”

隨后,李緒珍承包300畝棄管棗園,建設大棗改接酸棗標准化種植示范基地。河北農大專家毛永民推薦了3個酸棗優良品種,經過標准化管理,嫁接成活率超過90%,次年挂果,3年進入豐產期。

經過嫁接新枝,贊皇棗樹煥發新機。

看到李緒珍“鬧成了”,劉發喜去年試著給大棗嫁接酸棗,“酸棗比大棗好管理,去年嫁接成活率達到80%,今年到了100%。”

看到劉發喜“換了腦筋換樹梢”,同村的劉增芳也開始求變,今年流轉180畝棄管棗園,嫁接酸棗,明年准備擴大到500畝。當地不少農戶陸續效仿,開始嫁接酸棗。

近年,縣裡請專家制定了酸棗仁產業發展規劃,目前累計發展大棗改接酸棗和人工種植共4萬畝,規劃3年內發展到10萬畝。贊皇縣酸棗仁還獲批國家地理標志商標。2021年6月,縣裡委托專業機構發布酸棗仁價格指數,幫助農民闖市場。前不久酸棗採摘時,縣裡請來中藥企業代表到贊皇實地對接,為提升產業支招。

眼下正值酸棗仁上市,交易車輛穿梭忙碌。一度遇冷的棗樹又變成了“寶藏”,縣裡發展思路越發明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贊皇人用行動踐行了這個發展理念,更加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陳宏鋒說。

《 人民日報 》( 2023年12月01日 18 版)

(責編:楊文娟、方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這,就是回家的意義
  • 返鄉過年防疫小提示
  • 裸眼3D!“陸地航母”出征春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