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考古科學大會”在河北省陽原縣舉行
人民網石家庄7月31日電 (趙明妍)7月29—30日,中國“考古科學大會”在河北省張家口市陽原縣泥河灣舉辦,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等全國70余家考古科研機構和高校的專家學者參會。
據了解,此次中國“考古科學大會”,旨在梳理考古科學的理念、方法及目標,探討中國考古學的歷史與未來,聚焦考古學與社會發展的密切關系,為“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建言獻策、貢獻力量。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張才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和考古工作,圍繞揭示“百萬年人類史、一萬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實施了100多項主動性考古發掘項目,在泥河灣人類探源工程、冀西北新石器時代文化、燕趙中山考古學文化、雄安新區考古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特別是在國家機構改革壓減編制的背景下,將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編制一次性增加至180名、大力改善文物考古辦公條件,專門組建泥河灣研究中心,泥河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正式挂牌,加快建設泥河灣遺址博物館,全省考古科學工作扎實有效推進。
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研究員重點回顧了考古科學取得的系統性重大收獲,展望了未來考古科學的發展前景,提出要圍繞重大學術課題開展多學科聯合攻關,密切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的聯系,實現考古學與科學技術的深度融合。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高星研究員闡述了對“考古科學”概念的認知,探討了“考古學”與“考古科學”“科技考古”之間的關系,分析了“中國特色的考古學”或“中國考古學派”的特點和局限性,提出未來考古科學體系將在“考古科學”和“應用考古學”兩個方向分別拓展。
此外,還有9位專家學者進行了專題發言。
與會嘉賓還就人類起源、文明起源、工藝與科技融合,以及深海考古、雲端展示等諸多考古學科的未來發展問題進行分組討論,在“要加強統籌規劃和科學布局,堅持多學科、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密切考古學和歷史學、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聯合攻關,拓寬研究時空范圍和覆蓋領域,進一步回答好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發展的基本圖景、內在機制以及各區域文明演進路徑等重大問題”上達成了共識。
“本次考古科學大會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考古界知名專家學者,權威性高、專業性強、影響力大,必將有力推動我省考古科學工作高質量發展。我們將以此次大會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與國家級科研院所和兄弟省份的交流合作,不斷加大考古力度,深入研究闡釋考古成果,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加快建設文物強省、文化強省和旅游強省。”張才說。
據悉,本次會議不僅對考古學科發展的未來進行了深入的思考,還首次以學術會議的方式提出了“考古科學”的概念,為新的一百年考古學科建設邁上新台階、新征程提供了新思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