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屆國際絡病學大會在京舉辦 3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分會場

第十九屆國際絡病學大會主會場。 受訪者供圖
人民網石家庄2月25日電 (袁志廣)“近年來,中醫絡病學在理論創新和藥物研發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在中醫藥抗疫、心腦血管疾病防治、慢病管理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月25日,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國老年醫學學會和中國農村衛生協會共同主辦的第十九屆國際絡病學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於文明在致辭中表示,國際絡病學大會作為中華中醫藥學會參與主辦的國際大會,已經召開了十八屆,大會始終秉承“傳承、開放、創新、融合”的辦會主旨,促進了海內外中醫藥學術交流與合作,充分展示了絡病理論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對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據介紹,本次大會在國內28個省市設立3000多個視頻分會場,境外3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500余個分會場。通過此次會議,與會專家學者共享中醫絡病理論創新轉化成果、共謀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共同探討中醫藥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意義。中國工程院三局局長高戰軍,張伯禮、劉德培、劉耀、張運、郝希山、陳志南、丁健、吳以嶺、叢斌、於金明、賈偉平等近20位兩院院士以及來自海內外10萬余名醫學專家學者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齊聚大會。
中國工程院院士、“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伯禮發表致辭。 受訪者供圖
中國工程院院士、“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伯禮在致辭中強調,絡病理論是中醫藥傳承創新的典范,被收入中華中醫藥學會和中國中醫科學研究院聯合從全國遴選的27項建國以來的重大理論傳統創新典藏。
中國工程院三局局長高戰軍則在致辭中說,絡病學是傳統中醫藥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在以吳以嶺院士為代表的國內外專家的共同努力下,理論創新在提升臨床療效、創新藥物研發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有力地推動了中醫藥體系建設和中醫藥的創新發展。
據介紹,絡病理論是吳以嶺院士經過40余年的研究,將中醫整體思維與現代技術相結合,系統構建絡病研究三大理論框架——“絡病証治”“脈絡學說”和“氣絡學說”,形成指導臨床疑難雜病、“脈絡—血管系統病”和神經、內分泌、免疫類疾病的系統理論,屬於重大理論原創,“理論+臨床+新藥+實驗+循証”一體化的中醫學術創新與轉化新模式,為中醫藥學科傳承創新作出了示范。
據悉,隨著越來越多的業界專家學者對絡病理論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國際上掀起了絡病理論研究的熱潮,開展了大量深入的科學研究,在絡病理論創新成果轉化方面取得了累累碩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河北農發行:擦亮“金字招牌”為鄉村振興“增色賦能”
- “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經濟興,金融興﹔經濟強,金融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金融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多個場合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回顧過去,河北省金融改革發展成果豐碩:金融產品日益豐富,金融服務普惠性增強,金融監管體制進一步完善……金融業為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打下了堅實“地基”。 共富路上,離不開金融的賦能與助力。為進一步體現河北的“金融力量”,人民網、河北銀保監局共同推出《“引”金融活水 “潤”燕趙沃土》系列報道,向大家介紹和展示河北金融業在助力鄉村振興、服務實體經濟、賦能地方經濟發展等方面的特色經驗與做法。…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