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河北實現棉花生產大面積全程機械化作業

2022年11月10日07:55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河北實現棉花生產大面積全程機械化作業

省工、省時、節本、增效

河北實現棉花生產大面積全程機械化作業

日前,位於冀東濱海平原的唐山市豐南區東田庄鄉大吳庄村,萬畝棉海一望無際,白色的棉花挂滿枝頭,兩台大型採棉機轟鳴著穿梭其間,採棉機所過之處,綴滿棉絮的植株僅剩下光禿禿的莖稈,似朵朵白雲隨風飄走。這是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棉花研究所、豐南區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機採棉新品種展示暨冀東棉花機械採收現場觀摩會上的場景。

“終於實現大面積機收棉花了,還是機械化好啊!省工、省時、節本、增效,還能提高棉花品質。”觀摩會現場,豐南區星河棉花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鄭洪濤介紹,大型採棉機一個小時可採收10畝棉花,原來靠人工30個人一天才能摘完的棉田,如今1小時就能全部摘完,棉花全程機械化生產真正把農民“解放”了。

作為全省棉花全程機械化示范區,豐南是冀東地區棉花主產區,現有棉花種植面積12萬畝。近年來,受人工成本提高、植棉機械化程度低等因素制約,植棉效益和規模受到一定影響。推進大面積全程機械化生產,減少人工投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棉農效益成為豐南區棉花產業的發展方向。

近兩年,省農林科學院棉花研究所科研團隊堅持問題導向,積極對接豐南區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共建工作,把培育的機採棉新品種和集成的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引入到豐南棉花主產區開展示范推廣。利用豐南棉區地塊面積大、條田區劃規范的地理優勢,依托星河棉花種植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推行現代化植棉新模式。他們通過引進機採棉新品種、實施精准播種、降高增密、全程化控、綠色防控、機械採收等一系列新技術,從去年開始在豐南示范推廣大面積規模化全程機械化作業。數據表明,大吳庄村萬畝示范田籽棉平均畝產量在316.5公斤,高產條田畝產達378.5公斤,從生產規模、品種表現、種植模式、栽培技術到機械化作業程度,都已接近新疆棉花的生產水平。

河北省棉花專家耿軍義介紹,近幾年,河北大都是在傳統棉區小面積(幾十畝或上百畝)實施全程機械化生產示范,棉花大面積規模化全程機械化生產示范不多。豐南成方連片近萬畝棉花實現全程機械化生產,在節本增效、增加棉農收入,特別是在減少人工投入、解決棉花生產勞動力短缺問題、穩定棉花種植面積、提升棉花品質方面意義重大。(記者趙紅梅)

(責編:方童、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第三屆中國—中東歐國家(滄州)中小企業合作論壇
  • 常懷"趕考"之心 在新征程上接續奮斗
  • 探館vlog:走進保定博物館、美術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