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石家庄:闊步邁向現代化國際化美麗省會城市

2022年07月15日14:51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石家庄:闊步邁向現代化國際化美麗省會城市

  

石家庄火車站東廣場及周邊景觀。昔日臟亂的“渣土山”已變成層次分明、錯落有致的城中園林。河北日報記者 趙海江攝

城市新名片

  高新區的城市匯客廳,一撥撥客商紛至沓來,談合作謀發展﹔鹿泉區的海康威視石家庄科技園內,塔吊林立、機器轟鳴,項目建設正在加速進行﹔柏坡嶺下的北庄村,農家院、新民宿錯落有致,街道干淨整潔,一張張笑臉寫滿幸福……

  這是石家庄普通的一天,也是十年發展的一個生動截面。

  這是石家庄經濟社會發展最快的十年,是城鄉面貌變化最大的十年,也是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十年。

  黨的十八大以來,石家庄市大力繼承和弘揚習近平總書記在正定工作時留下的寶貴思想財富、精神財富和實踐成果,錨定經濟總量過萬億目標,以“帶好頭”的標准,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奮斗姿態,解放思想、創新舉措,隻爭朝夕、攻堅克難,各領域都取得了新成就新進展,不斷開創現代化、國際化美麗省會城市建設新局面。

  文化新名片

  古城風貌恢復提升,正定游客7年增長5倍多

  登上正定南門城樓,舉目北望,古街古樓、古寺古塔盡收眼底,古城中軸線、古建輪廓線一覽無余。

  “正定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須彌塔旁是開元寺南廣場開放的遺址現場,隔著玻璃圍擋,就能真切感受古城的前世容顏……”從小在正定長大的孫廣志,簡單幾句話就讓親友對古城添了幾分新認識。

  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文脈,保護好古建就是保存歷史。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正定工作3年多,對正定知之深,愛之切。他曾深情地說:“正定是我的第二故鄉。”

  總書記一直記挂正定古城保護。2013年8月,在一份關於河北正定古城情況的報告上,總書記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近年來正定古城保護工作。要繼續做好這項工作,秉持正確的古城保護理念,即切實保護好其歷史文化價值。”

  牢記總書記囑托,石家庄全力做好古城保護利用工作,推動古城保護風貌恢復提升、文旅深度融合。2019年,24項古城風貌恢復提升工程全部竣工。這一年,正定縣接待游客1496.83萬人次,比2012年增長546.44%﹔旅游業總收入78.31億元,比2012年增長463.79%。閑適愜意的古城正定,已成為京津冀乃至全國的熱門旅游地。

  如今,一條嶄新的河北大道,把古城正定和革命聖地西柏坡緊緊連接起來。西柏坡,山巒吐綠,碧水東流。“兩個務必”在這裡誕生,“進京趕考”從這裡出發,新中國從這裡走來。石家庄正努力填寫成績單,以堅定的文化自信走好新的趕考之路。

  產業新名片

  五大產業加速推進,一季度GDP增速全國領先

  以嶺藥業電生理實驗室裡,醫藥研究院副院長王宏濤正在指導研發人員用血管夾夾住大鼠心臟,套入針管逆向灌流。濃厚的科研氛圍中,每個人都爭分奪秒加油干。

  創新是生物醫藥發展的動力源泉。近年來,以嶺藥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2016年至2021年五年間從2.4億元增加到8.37億元。目前,已累計獲得專利700余項,研發專利中藥13個。

  “以嶺藥業的科技創新之路之所以越走越堅定,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石家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科技研發,大力支持生物醫藥產業率先突破的戰略布局。”王宏濤深有感觸。

  這只是大力發展主導產業的一個縮影。去年以來,石家庄市立足產業優勢,強力推動新一代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兩大產業率先突破,加快發展裝備制造、現代食品、現代商貿物流產業,聚力打造五個以上千億級產業集群,為經濟總量過萬億提供強大支撐。

  隨著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加快落地,主導產業支柱作用逐漸顯現。

  石藥集團研發的丁苯酞,是我國首個治療腦血管疾病的自主創新藥品﹔森思泰克在毫米波雷達領域成功打破國外巨頭企業壟斷,彌補了國內技術和行業發展空白﹔同福集團與石家庄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成為首個落戶石家庄的企業總部……

  截至目前,新一代電子信息和生物醫藥產業兩大產業,規模以上企業分別達到256家和181家,今年1至5月份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12.7億元、320.5億元,同比增長24.2%、12.3%。

  下大力氣抓好項目建設,經濟才會有強力支撐。今年一季度,石家庄GDP同比增長10.1%,在全國41個主要城市中處於領先地位,實現首季“開門紅”。

  生態新名片

  滹沱河生態景觀長廊,帶來4.1個西湖的水面

  夏日的滹沱河畔,碧波蕩漾,草木蔥蘢。

  “10年來,從相機到無人機,工具不斷更新,卻趕不上滹沱河的變化快!”無人機升空,攝影師李青不停地按動快門,拍下如詩如畫的滹沱美景。

  自2012年滹沱河城區段蓄水,到2021年全域生態修復工程完工,滹沱河由滿目狼藉的垃圾帶,變成了一道“藍綠交融、景美宜居”的生態景觀長廊。

  如今,全長109公裡的滹沱河生態修復工程,形成水面2680.54公頃,面積相當於4.1個西湖﹔形成綠地10398.82公頃,面積相當於1.4萬多個標准足球場。

  滹沱河綠了兩岸,讓生態優先的理念深入人心,也讓景觀生態價值逐步顯現。

  去年,石家庄提出擁河發展戰略,規劃面積209平方公裡的滹沱河生態經濟帶(城區段),並將太平河城市片區作為實施擁河發展戰略的起步區、示范區、引領區,打造文化滹沱特色濱水休閑段。

  李青的圖片庫裡,反映全市生態改善的照片,遠不止滹沱河。

  近年來,石家庄堅持科學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石鋼集團“退城搬遷”,4.3米以下焦爐全部關停,9360家“散亂污”企業被取締,生態環境持續優化。2021年,全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退出全國“后十”。

  如今,藍天白雲正在成為新常態,刷屏了市民的“朋友圈”。

  交通新名片

  暢通城市主動脈微循環,地鐵裡程從0到78.2公裡

  每天清晨,家住柳南小區的市民王欣都會從地鐵2號線柳辛庄站上車,坐到北國商城站換乘1號線,然后在和平醫院站下車。原來1個小時的路程,現在隻要20多分鐘就能到達。

  “有了地鐵,即便是住在二環外,上下班也非常方便。”王欣的這份舒適便利,源自2012年石家庄地鐵開工建設,省會率先進入“地鐵時代”。

  地鐵飛馳,不僅為市民帶來快捷的出行方式,也為這座城市注入發展新動能。如今,地鐵裡程已達到78.2公裡,日均客流28萬人次,3條線路縱橫連接城市東南西北,連接起千萬市民的夢想和未來。

  回望石家庄的發展,每一步都離不開路。時序更替中,腳下的路在延展,新的夢想在成長。

  2021年9月28日,隨著裕華高速口等9個收費站退出歷史舞台,石家庄繞城高速內路段實現免費通行,1200平方公裡的城市空間框架全面拉開。不遠的將來,復興大街將成為石家庄新的城市中軸線,貫通南北。

  這不僅僅是城市框架的全面更新,更是城市生活的全面更新。

  堅持二環內做“減法”、二環外做“乘法”,石家庄在去年啟動總投資1687億元的42個城市更新重點項目基礎上,今年又以綜合更新片區、老舊廠區、老舊小區、老舊街區、城中村“4區1村”及城市基礎設施為重點布局了一批新項目,城市形象加速“蝶變升級”,一個讓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魅力之城雛形已現。

  鄉村新名片

  貧困發生率下降為零,鄉村振興畫卷徐徐展開

  “團結就是力量……”7月10日清晨,平山縣北庄村大喇叭響起熟悉的歌聲。

  “我要讓村子每天干干淨淨的,讓游客好好看看咱北庄。”村民任二兵認真打掃著每個角落。他家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老兩口身體不好,日子過得很緊巴。自打在村裡干上保潔,加上老伴在“團結北庄”手工坊做布鞋,一年能收入兩萬多元,日子越過越紅火。

  2018年,北庄脫貧了!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2021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勉勵北庄村全體黨員:“把鄉親們更好團結起來、凝聚起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讓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總書記的回信讓大家干勁更足了。如今,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北庄村正大踏步前進。建設特色民宿、開辦“團結食堂”、落戶電商直播助農惠農展銷基地……2021年,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2萬元,是2012年的10倍多。

  北庄村美麗蝶變的背后,是石家庄市高標准打贏脫貧攻堅戰,扎實開展鄉村振興的生動寫照。

  目前,全市20.7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585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發生率由2016年的5.4%下降為零。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石家庄市將統籌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廁所革命”等重點工作,全面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

  平山縣做足“紅”“綠”文章,260個脫貧村實現村村有主導產業﹔井陘縣依托44個傳統村落開發全域旅游,帶動群眾增收致富﹔贊皇縣守好綠水青山發展特色種植,讓群眾盡享綠色“福利”和生態“紅利”……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記者 周潔 董昌 任學光)

(責編:李哲、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第三屆中國—中東歐國家(滄州)中小企業合作論壇
  • 常懷"趕考"之心 在新征程上接續奮斗
  • 探館vlog:走進保定博物館、美術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