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塞罕壩機械林場第三鄉分場技術員宋瑩瑩——

讓自己長成對國家有用的參天大樹

本報記者 張騰揚
2022年07月07日09:1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夏天的塞罕壩地區,一場雷陣雨加冰雹過后,未等放晴,塞罕壩機械林場第三鄉分場技術員宋瑩瑩便趕到大田苗圃,查看新培育的一批華北落葉鬆樹苗。

宋瑩瑩是塞罕壩本地人,2012年進入塞罕壩機械林場工作,成為第三鄉分場生產股的技術員。

“育苗對造林工作十分重要,一刻不能鬆懈。”宋瑩瑩說,工作后,才發現林場工作遠不只是“種樹”那麼簡單。“上班第一天就跟著前輩們上山營林作業,噴漆、拉繩、測量、計算,社會學專業畢業的我真的是一臉蒙。學校裡也沒學過,一開始連卷尺都用不好。”宋瑩瑩回憶。老技術員們手把手教她樹木種類習性、測量計算、育苗的原理技巧等,她也憋著一股勁:“得盡快把本事學好,把工作做好。”

每年塞罕壩機械林場都組織造林、營林等各方面科研培訓項目,宋瑩瑩經常跟著中科院、北京林業大學、河北農業大學的專家們開展科研實驗,不但提升了業務水平,更開拓了視野。“前幾年我參加中央財政森林撫育補貼項目,跟著專家們通過對照實驗進行撫育成效監測。”宋瑩瑩說,項目不僅監測樹木長勢,還要監測地表植被情況、土壤成分質量等多項數據。通過對照實驗,她認識到森林裡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也深刻體會到無論是灌木還是草本植物,對於涵養土壤、防治病虫害都有積極意義。

“在林場,有無數機會讓人學習、鍛煉,每一次都有很多收獲。”宋瑩瑩說,“我剛工作時種下的樹,已經比我都高得多了。我要努力呵護好這片林子,也讓自己長成對國家有用的參天大樹。”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07日 14 版)

(責編:方童、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第三屆中國—中東歐國家(滄州)中小企業合作論壇
  • 常懷"趕考"之心 在新征程上接續奮斗
  • 探館vlog:走進保定博物館、美術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