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網評

人民網評:讓文化和自然遺產賦能美好生活

達 仁
2022年06月13日10:19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原標題:人民網評:讓文化和自然遺產賦能美好生活

線上線下舉辦形式多樣的非遺展覽,全方位打造“沉浸式”非遺文化體驗﹔開設“非遺購物節”,促進非遺更好融入現代生活﹔圍繞“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舉辦文物科技創新論壇,激發文物科技創新活力……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一系列線上線下活動,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營造出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傳承中華文明的濃厚社會氛圍。

文物和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自然遺產是記錄獨特自然美、展現生態文明的重要標識。56項世界遺產、139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200余片歷史文化保護街區、505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萬多處歷史保護建筑,以及浩如煙海的可移動文物、典籍,還有傳承至今的非遺項目,正是這些海量的文化和自然遺產,讓人們能夠在思接千載、視通萬裡中得到“從哪兒來、到哪兒去”的文化啟迪,堅定文化自信。

據了解,國家文物局確定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主題為“文物保護:時代共進、人民共享”,文旅部以“連接現代生活 綻放迷人光彩”為主題,集中開展非遺宣傳展示活動。保護傳承文化和自然遺產,挖掘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多重價值,是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的必然要求。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也是每個中國人與生俱來的歷史使命。做好保護傳承工作,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保護傳承文化和自然遺產,協調處理好保護與發展、傳承與創新的關系是關鍵,融入現代生活、促進人民共享是關鍵之關鍵。一方面,推動文化和自然遺產走入生活、走向市場,走進尋常百姓家,能夠形成易於接受、便於參與、樂於參與的保護傳承路徑和方法,從而讓文化和自然遺產獲得時代新生、綻放獨特魅力。另一方面,促進文化和自然遺產的活化利用,可以更好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進一步激活文化和自然遺產中蘊含的文化價值、生態價值,產生雨潤萬物生、日用而不覺的功效。

傳統與現代並不矛盾,文化同生活並不隔閡。三星堆考古直播、海昏侯墓文物展等引發現象級關注,“唐宮夜宴”“隻此青綠”等節目深受觀眾好評,這些無不說明,隻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就能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讓廣大人民群眾發自內心地崇敬中華文明,從精神深處建立文化自信和認同。

讓文化和自然遺產連接現代生活、綻放迷人光彩,離不開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傳承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做好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加強中華文明和中華文化研究的重要價值愈發彰顯。從加強中華文明起源研究、中華文明特質和形態等重大問題研究,到做好文化和自然遺產多重價值的研究闡釋與展示傳播,再到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國際交流合作,都需要相關部門和相關工作者立足崗位職責擔當盡責、加強協作、主動作為,為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作出應有貢獻。

從上古炎黃到盛世東方,從涓涓溪流到大江大海,在5000多年漫長文明發展史中,中國人民創造了璀璨奪目的中華文明,為人類文明進步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讓豐富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活起來、火起來,一定能立民族文化之根,鑄民族精神之魂,助力中華民族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責編:張曉博、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河北鹿泉:接續奮斗 奮力書寫綠色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人民網石家庄6月10日電 (周博、袁志廣) 從“鹿泉人均四兩土,白天不夠晚上補”,到“一鹿走來,泉是風景”﹔從“挖山採石破壞生態找飯吃”到“養山植綠吃上生態飯”﹔從水泥建材“一業獨大”到休閑旅游“全域覆蓋”…… 原來有名的“水泥之鄉”,如今變了模樣。“經過10多年的發展,鹿泉區逐步構建起休閑旅游一業引領,電子信息、綠色食品、智能制造三足鼎立的‘1+3’產業新格局。…
河北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勇做創新發展“加速器”
  科技政策現場開講,從成果轉化、科技金融、外專引智、高新區創新等領域,幫助高校院所、經濟園區、科技企業、投融資機構等掌握創新政策,推進更多成果落地轉化﹔ 再牽手6家北京名校名所開展戰略合作,推進京津研發、河北轉化,推動名校名所更多優質科技成果向河北傾斜,助力河北高質量發展﹔ 10個轉化落地項目現場簽約,84個項目視頻展示方式集中簽約,7項京津冀優質技術現場路演…… 6月6日,“2022年河北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峰會——戰略合作與項目簽約及優質項目路演對接會”在河北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以下簡稱“展交中心”)精彩進行。 6月6日,河北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與戰略合作單位進行線上簽約。…
推薦視頻
  • 第三屆中國—中東歐國家(滄州)中小企業合作論壇
  • 常懷"趕考"之心 在新征程上接續奮斗
  • 探館vlog:走進保定博物館、美術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