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技術創新、技術改造46項,年均節支創效百萬以上,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稱號——
石家庄電力機務段南新城整備車間電子組:匠心不改勇攻堅

石家庄電力機務段南新城整備場。 楊波攝
人民網石家庄4月29日電 (袁志廣)“韓師傅,我們這兒一台車顯示器不顯示軸溫了。”電子組的班組長韓建明一大早剛到單位,就接到整備場檢修人員打來的電話,二話沒說,拿起檢測儀,帶著職工及佔軍馬上到整備場登上這台火車頭。
隻見他和小及將網絡總線、通訊線與檢測儀相連接,不一會兒就找到了問題的所在。在更換問題模塊后,故障隨之排除……從檢測到故障處理,前后隻用了10分鐘時間。
據了解,多年來,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石家庄電力機務段南新城整備車間電子組(以下簡稱電子組)秉承“立足現場,服務生產”的理念,著力解決火車頭檢修現場難題。
他們開展技術創新、技術改造46項,年均節支創效100萬元以上,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今年這個電子組剛剛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的殊榮。
韓建明認真檢查機車部件。 楊波攝
據介紹,該電子組主要負責火車頭儀表、電器以及微機系統等部件的檢測檢修工作,有一段時間,DF7型火車頭微機控制系統故障頻繁,由於沒有檢測裝置,維修人員隻能憑經驗更換部件,更換下的機車部件要委托廠家修理,一套微機櫃的修理價格就得5萬元左右,不僅檢修成本高,而且修理周期長。
為解決這一難題,班組長韓建明組織技術骨干開展檢測裝置課題攻關,他們費盡周折去廠家生產線學習生產流程,在電器廠門口蹲守技術人員下班“死纏爛打”學習原理過程,搞清了構造原理,搞定了技術的難題,研發出了檢測裝置的初型。
在檢測裝置反復試驗過程中,正值最炎熱的酷暑天,檢修庫就像一個蒸籠,而火車頭內的溫度更是高達五六十度,人一進去就成了“落湯雞”。他們不僅要承受檢測裝置測試失敗的心理壓力,還要承受身體壓力,面對一次次失敗,他們沒有放棄,咬牙堅持,經過3個月的反復實驗和改進,這一車型的“微機控制故障顯示分析儀”通過了鑒定。
使用該裝置,可以快速、准確進行微機控制系統的故障定位以及模擬仿真試驗。同時,實現了微機控制插件的芯片級修理,更換插件的成本僅需幾元到幾百元,大大降低了檢修成本。該項目參加了國鐵集團“五小”創新成果評審,受到與會專家的一致好評。
韓建明認真檢查機車。 楊波攝
針對火車頭軸溫報警裝置沒有裝置主機、顯示器的檢測設備,遇有問題隻得更換新整機,造成成本浪費的問題,班組長韓建明和組內同志一趟趟地走出去請教專家,一遍遍的查閱有關資料,經過200多次的試驗,研制成功了便攜式通用型軸溫報警裝置綜測儀。
經過鑒定,他們設計的測試儀不僅可以在車上檢測傳感器網絡狀態,還可以作為試驗台測試軸報系統配件的狀態,徹底解決了軸報裝置在線處理及出入廠火車頭軸報不能工作的難題,每年可節約成本80余萬元。這項成果榮獲了北京鐵路局科技進步三等獎。
“儀表是眼睛,傳感器是神經”。列車運行中司機根據儀表顯示來平穩操縱機車。由於現場沒有通用型檢測設備,傳感器回路一直處於故障維修狀態,一旦發生故障勢必危及行車安全。
為此,韓建明組織人員深入研究,經過反復試驗調試,研發了“多功能機車傳感器回路檢測裝置”,實現了多種車型傳感器回路的檢測狀態修,既提高了檢修效率,又提升了檢修質量。
電子組開動腦筋創新攻關。 王勇攝
一枝獨秀不是春。為充分發揮電子組的創新優勢、人才優勢,2018年成立了以韓建明為領軍人物的“韓建明創新工作室”。在這個工作室內職工學技術、學業務蔚然成風,涌現出了全國鐵路工匠1名、全國鐵路技術能手2名、北京局鐵路局技術能手2名。
近年來,他們在完成日常檢修任務的情況下,針對機車檢修現場實際問題,開動腦筋,積極開展職工創新和技能攻關,先后完成了“便攜式輪緣噴油裝置檢測儀”等40多項技術創新和科研項目。
面對響當當的榮譽,他們沒有滿足。韓建明說:“勞動是光榮的,創造是美麗的。我們腳下的路還很長,我們會在平凡的崗位上,繼續地干下去,努力地干下去,為鐵路運輸事業貢獻我們全部的智慧和汗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