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故城:創新農業經營模式 助力鄉村振興

人民網石家庄2月26日電 “我村去年整合土地2300畝,種植青儲玉米。秋季每畝玉米收益1470元,農戶獲得收益839元/畝,比自營收益高出200元左右。村集體獲得收益35.42萬元。”河北省衡水市故城縣鄭口鎮西曹官村支部書記張恩東說,“這種模式既使農戶騰出勞動力,又提高了家庭收入。農民有了租金、股金、薪金三條增收渠道,戶均年增收近1萬多元。”
張恩東所說的模式是指故城縣創新提出的“黨支部+合作社+農戶+保險+銀行”的農業新型經營模式。據介紹,該模式在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不變的基礎上,將土地經營權整合起來交給村黨支部組建的新型合作社,把農戶從土地束縛中解放出來,讓村集體合作社成為新一代種糧主體。
河北故城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區入股農民正在務工收割蔬菜。 齊紅雨攝
“黨支部+合作社+農戶+保險+銀行”的農業新型經營模式倡導村黨支部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合作社負責人。該縣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黨員致富能手培養成支部帶頭人,全縣選拔任用致富能手村官414人、企業家村官244人,形成了“支部帶實體,黨員帶產業,能人帶群眾”的局面。
此外,該模式建立縣級農村承包地確權頒証數據庫,做到農民有証可依、政府有據可查,讓農民吃上長效“定心丸”,保障了土地經營權有序規范流轉。2021年,該縣此模式經營規模達到26萬畝,年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達到34%。
目前,故城縣規模農業經營主體標准化生產實現全覆蓋,標准化生產覆蓋率提高到68%。在村集體的帶領下,該縣大力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推進農業高質高效,農產品抽檢總體合格率達到98%以上﹔實行統一選種、統一購買農資、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機械化生產、統一倉儲運輸、統一市場銷售,節約生產成本15%左右,增加經營效益20%左右﹔充分發揮“黨建+金融保險”作用,解決好合作社“擔得起、賠不起”的問題,協調金融機構加大對合作社貸款支持力度,發放“兩委貸”“地押雲貸”等低息小額貸款9720萬元,有效解決了合作社資金周轉困難,助力鄉村振興。(商帆、沈曉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