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養老護理員守護最美“夕陽紅”

在河北省養老護理職業技能競賽暨全國養老護理職業技能大賽河北省選拔賽比賽現場,參賽護理員進行現場實際操作。省民政廳供圖
對於在養老機構頤養天年的老年人而言,護理員是他們最貼心、最依賴的人。河北省養老機構護理員的素質如何,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養老護理員?
在日前舉行的河北省養老護理職業技能競賽暨全國養老護理職業技能大賽河北省選拔賽上,各地養老機構選派的護理員不僅展現出了扎實的理論水平、良好的操作技能和專業的職業素養,也折射出了河北省養老護理行業積極的發展前景。
技術活 養老護理有細致操作步驟
為老年人更換床單、為老年人翻身和叩背促進排痰、康復訓練床至輪椅轉移……這是此次選拔賽上,除了理論考試之外的幾道實際操作考題。乍看之下似乎並不復雜,可對專業的養老護理工作而言,均有各自細致步驟,滿滿都是“講究”。
以為老年人更換床單為例,從事5年護理工作的參賽護理員孔維娜,一口氣為筆者列舉了許多“注意”事項:先要和老年人溝通好,了解老年人的身體情況、情緒狀態等﹔更換床單前,要酌情關閉門窗,調節室溫至24℃—26℃﹔床單不僅要美觀整潔,還必須十分平整,防止產生壓瘡……
對於普通百姓而言,更換床單可能只是一件平常的小事,可在護理員的實際操作中,更換床單往往需要10—15分鐘,或者更長的時間。對於常年臥床的老年人,還需其他護理員從旁協助,整個過程中不能出現拖、拉、拽老年人的動作,還要注意保暖和安全。
為老年人翻身,也是護理中的常見操作。“不懂護理技巧的人,幫助老年人翻身的時候,可能會弄疼老年人,也翻不過去,還有些人由於用力不當,導致自己肌肉扭傷。”孔維娜介紹,為老年人翻身,不僅技術上有要求,翻身過程中,更要格外留心老年人所處的位置,不可太靠近床邊,避免推力之下老年人由於自身重量或慣性墜床。
“養老護理,早已不是簡單的體力活,這裡面一言一行都是技術。”比賽的組織方之一,省民政廳養老服務處處長李鬆介紹,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老年人的養老需求也呈現出多層次、多樣化的態勢,老年人希望獲得有尊嚴、更體面、更幸福的老年生活,因此對護理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
“簡單培訓一下就能上崗”已成為過去。筆者採訪了解到,不僅越來越多高校開設了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進行專業人才的系統培養。河北省也在不斷強化養老服務人才支撐,健全人才教育培訓機制,推進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
“希望通過此次競賽,能全面展示河北省養老護理員的技能和專業風採。”李鬆表示。
良心活 做好護理工作需用情用心
在武安市康頤園養老服務中心的養老護理員陳貝貝看來,養老護理不僅是一門技術活,更是一個講究人文關懷和情感互動的細致活。護理員需要細心,更需要有耐心和責任心。
“養老護理是以老年人為中心 進行的服務,並不是傳統意義上伺候老年人的吃喝拉撒。”陳貝貝認為。
今年32歲的陳貝貝從事護理行業4年了,參加比賽這幾天,她每天都和她照護的83歲的劉奶奶通電話。電話裡,陳貝貝像往常那樣,詢問劉奶奶的身體情況,和劉奶奶說說這些天遇見的趣事,而劉奶奶問得最多的是她什麼時候回去。
“相處久了,我們就像是家人一樣,除了照顧她的日常生活,更多的是情感上的溝通。比賽這幾天,她總說我不在她心裡不踏實。”說到劉奶奶,陳貝貝臉上露出了溫暖的微笑。
和來自普通養老機構、與老人們親密無間的女護理員相比,泊頭市福星園老年公寓45歲的護理員楊博海顯得有些特殊。他是此次進入省賽的4名男選手之一,他所在的機構也是河北省內僅有的6家五級養老機構之一。
作為一名男護理員,楊博海面對的多數是危重症、失能失智老年人。他照護的老年人中,有做過氣管切開的,有患腦出血后遺症的。護理起來不但更累,而且幾乎沒有言語上的雙向溝通。在這樣的情況下,從事護理工作8年的他,積累了許多照護危重症臥床老年人的心得。
“雖然我護理的很多老年人,是無法順利溝通的,但溝通這步不能省去。”楊博海介紹,他每次護理老人時,都要呼喚老人的名字,告訴老人他准備做什麼,護理時也絕不含糊,都嚴格按照程序操作。
“護理老年人來不得半點馬虎,省略的步驟,不僅可能會給老人帶來不適,還可能危及老人的生命。”楊博海以用棉球為老人清理口腔為例介紹,“一般需要用棉球清潔口腔的老年人,是連漱口都無法配合的老年人,對待這樣的老人,必須格外精心。如果操作不慎,可能會讓老人嗆到。每清潔一個部位要換一個棉球,標准操作總共需要使用16—18顆棉球。一般早晚各一次,要讓老年人的口腔保持清潔、舒適、無味。”
“護理工作是個良心活,必須得用心干。”這是楊博海多年堅持的護理理念。這些年,在他的護理下,很多老年人都有了明顯的好轉。他說:“能看到老人們越來越好,特別高興!”
認同感 護理員的工作很有意義
照顧好各種各樣的老年人,不是一件容易事。
從業期間,楊博海並非沒有過動搖。和專業護理員相比,楊博海是“半路出家”,他照顧的老年人又多是危重症的臥床老年人,工作太累,讓他一度想要退卻。不過,父親一次生病住院,讓他改變了自己的想法。
“我在醫院照顧父親,幫助他叩背排痰時,醫生和護士都很驚訝,說我的手法很專業。和父親同病區的一些家屬也經常找我幫忙,我當時就覺得,自己的工作是很有意義的。”正是這些認同感,堅定了楊博海堅持做護理工作的決心。
實際上,近些年,伴隨著社會認可度的增加,各式各樣的培訓、比賽,也讓養老護理員的職業榮譽感有所提升。
“剛開始做這份工作的時候,很多技術都是跟著老護理員學,最近這兩年,專業培訓越來越多了,我們基本每周都組織免費培訓,這種邊學習邊實踐,對於掌握護理技巧是很有幫助的。”孔維娜介紹,通過這些年的培訓,她的護理工作做得越來越熟練。
此次比賽中,孔維娜獲得了二等獎,這對每日辛苦工作的她來說更是一種鼓勵。“我現在越來越喜歡這份工作了!”孔維娜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養老行業,為養老事業發揮光和熱。
“其實,現如今養老服務行業裡的年輕人不像以前那麼稀罕了,願意從事一線工作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李鬆介紹,本次參加比賽的護理員,年齡大多在30歲左右,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
“希望更多的人關注關心養老服務,提升養老護理員的社會認同感。”李鬆呼吁。(記者高珊 通訊員賈英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