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探索“鑒(定)調(解)一體”模式,及時化解人身損害類糾紛
調解用心 群眾舒心(法治聚焦)

“哐啷啷”,口袋裡傳來一陣手機鈴聲,高立浩拿出手機,看到一則收款信息提示。“理賠款到嘍!”高立浩說。
高立浩是河北清河縣葛仙庄鎮落沙口村村民,因車禍重傷住院。出院后,高立浩與肇事車主、保險公司因賠償金額分歧較大,一時並沒有達成協議,案件處理陷入僵局。像此類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涉及司法鑒定等多個環節,處理起來流程多、專業性強。
為及時化解矛盾,清河縣創新工作機制,探索“鑒調一體”模式,“鑒”即司法鑒定,“調”即人民調解,在處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時,司法鑒定和人民調解同步進行。沒打官司,沒耗時費力,不到一個月,高立浩就拿到了賠償款。
河北省司法廳從2017年底開始,在清河縣試點“鑒調一體”工作模式。截至目前,河北省共建成10家“鑒調一體”化解社會矛盾糾紛指導服務中心(以下簡稱“鑒調一體”服務中心),設立在鑒定資源較豐富和調解服務能力強的縣(區)。
訴前調解,提高糾紛處置效率、減輕群眾負擔
過去,在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當事人在進行傷情、傷殘或者護理依賴程度等司法鑒定后,如果起訴還要走咨詢代書、立案等流程。“案件還沒正式開庭,受害人一方就得支付相關費用數千元。”清河縣委副書記庄哲說,“如果后續審理工作持續時間長,對一些家庭情況困難的群眾來說,經濟負擔不小。”
為此,清河縣探索“鑒調一體”模式,成立人身損害賠償矛盾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以下簡稱調委會),凡是申請人身損害賠償案件司法鑒定的,隻要當事人同意,就能當即啟動調解程序。
在清河司法醫學鑒定中心,鑒定人員首先對高立浩進行了傷殘程度鑒定,並對誤工期、護理期、營養期進行了評定,出具了司法鑒定意見書。調解員據此並結合實際情況,根據法律法規和相應的賠償標准提出調解意見,最終促成雙方達成協議。
矛盾糾紛前端化解,從源頭上減少了訴訟量。據統計,清河縣開展“鑒調一體”模式試點以來,累計受理400多件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調解成功率達95%,調解協議履行率達100%,受害當事人收到賠償款累計1800多萬元。
深度融合,司法鑒定和人民調解相互促進
去年8月18日,清河縣“鑒調一體”服務中心正式挂牌,將司法鑒定中心和調委會兩支隊伍一元化管理,促進司法鑒定和人民調解深度融合。其中,司法鑒定中心配備先進醫學檢測設備,15名鑒定人由清河縣中心醫院醫生擔任﹔調委會常駐6名調解員,同時可根據需要調動全縣170多名調解員。
前不久,一名女士在游樂場玩蹦床時摔傷了腿,出院后與家人來此申請傷情鑒定,同時就賠償問題尋求人民調解。當天,當事人及家屬、調解員、游樂場負責人和保險公司代表一同參加,3名鑒定人現場查閱了當事人病歷並為她做了查體,根據標准進行認定,回復雙方疑問。
清河縣司法局二級主任科員潘成祥介紹:“在‘鑒調一體’模式中,司法鑒定與人民調解同步,每個案件安排3名鑒定人同時鑒定,並共同完成鑒定書,確保程序公正。”
與此同時,清河縣在鄉(鎮)和村(社區)兩級分別設立“鑒調一體”服務中心(站),將工作觸角通過網格員延伸到農村和社區,形成三級聯動網絡。各級網格員發現人身損害案件時,立即上報﹔“鑒調一體”服務中心提前介入,了解案情后引導當事人一邊鑒定、一邊調解。群眾隻要申請並到現場鑒定,剩下的事項由調解員和網格員具體操作。
據統計,在清河縣運用“鑒調一體”模式處理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情節簡單的案件,一般10天內結案﹔主體眾多、相對復雜的案件,大部分都在30天內結案。
以人為本,提供高效專業的法律服務
連庄鎮龐庄村村民段書霞因交通事故受傷住院,交警認定對方主責。出院后,段書霞與肇事車主和保險公司無法就賠償額達成一致。“鑒調一體”服務中心隨后對段書霞進行傷殘鑒定,對於鑒定意見,雙方沒有意見,但在賠償數額上始終分歧很大。
調解員宋宏偉根據相關法律和標准,較為准確地計算出段書霞受傷后應當得到的賠償金額為6.7萬元,而段書霞索要10余萬元,訴求明顯偏高。“老段,索要賠償有依據,鑒定意見和賠償標准都擺在眼前,我跟你仔細算算哈。”宋宏偉跟段書霞算了起來。經過幾次調解,段書霞和對方接受了調委會的調解意見,達成了調解協議。
“‘鑒調一體’無論‘鑒’還是‘調’,都應堅持以人為本,從事實出發,提供專業高效的法律服務。”清河司法醫學鑒定中心負責人田榮飛說。為此,清河縣為參與司法鑒定和人民調解的工作人員印制專業資料,對調解員進行業務知識和技能培訓,提升調解員解決問題的能力。
“司法鑒定與人民調解有機結合,為群眾做司法鑒定提供了便利,也提升了人民調解的專業性和實用性。”河北省司法廳副廳長霍建明說,“我們將考慮把群眾關注的醫療糾紛等事項納入‘鑒調一體’模式,切實做到相關矛盾糾紛不出村、不出鎮。”
《 人民日報 》( 2021年10月13日 1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