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石家庄橋西區:“一碗湯的距離”讓養老更安心

2021年10月09日09:56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一碗湯的距離”讓養老更安心

不用離家,老人按下呼叫按鈕即可接受上門服務﹔不離開社區,老人就能享受白天送、晚上接的托老照看服務﹔不用去醫院,老人便可以享受專業的養老服務……這種新興的“嵌入式”社區居家養老模式,正在石家庄市橋西區悄然興起。

這種模式與傳統的養老模式有何不同,老年人緣何會對此如此青睞?石家庄市橋西區民政局局長張治軍說,橋西區委、區政府以街道和社區綜合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載體,結合能自理、部分失能和失能老人的不同需求,引導社會專業機構開展嵌入式社區養老照護服務,探索全生命周期養老管理,不斷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社區“托老所”打造“家外之家”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也有“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說法,老年人的狀態與家庭的生活質量息息相關。

前些天,家住橋西區苑東街道際華3502社區的郝阿姨就遇到了這樣的棘手事。

“80多歲的老伴兒半身不遂,兒女工作忙,不能守在身邊伺候,而我歲數大了,體力精力又都跟不上,請保姆也找不到滿意的。”一籌莫展之際,鄰居給郝阿姨推薦了社區居家養老照護中心。

帶著兒女參觀考察,沒想到一家人難得地眾口一致,當天就辦理了入托手續。

社區居家養老照護中心,哪些方面吸引了他們?面對筆者的提問,郝阿姨連說了三條:第一,照護中心設在小區裡,跟家隔著一棟樓,早上送去、晚上接回家,親情不斷檔﹔第二,專業養老機構照護好,營養搭配科學、專業康復訓練比醫院也不差﹔第三是公辦民營環境,裡面設有老年大學,開設有聲樂班、書法班、智能手機班等課程,還有社工團隊不間斷來開展敬老助老服務活動。

如今,像際華3502社區這樣,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專業服務的要求,引入專業化養老服務機構,為社區老人提供膳食供應、個人照料、保健康復等一體化托養服務的小微型嵌入式社區照護中心,在橋西區已經發展到了15家。其中不乏公辦民營和民建公助等多種形式。

失能等級不同,服務也不盡相同。

為了滿足不同的服務需求,除了日間照料和保健康復服務,位於橋西區旭城花園小區的普愛旭城社區嵌入式照護中心還推出了短期托養、長期照護等服務,老人可以24小時住在照護中心,既解決家庭照護難題,也讓親情得以延續。

普愛旭城社區養老照護中心院長郭貝貝介紹,這種小微型嵌入式社區照護中心,具有規模小、服務廣的特點,能夠真正實現位置上嵌入、功能上相融、服務上整合,讓老人不離社區不離家就能享受專業化照護服務。

採訪中,筆者了解到,照護中心根據介護和專護分成了5個等級,設有具體收費標准,每天的托管費用在100元到130元之間,每個月根據老人入住的天數收費。

“母親住這裡離家不過‘一碗湯的距離’,我在家做好她喜歡喝的湯,端到這來還熱氣騰騰呢!”家住旭城花園的王女士告訴筆者,他們也算過經濟賬,請住家保姆每個月要3600元到4500元之間,可護理水平卻沒有照護中心水平高,所以全家人最終還是選擇來這裡。

為給更多老人營造空巢不空心的“家外之家”,2021年橋西區還將新(改)建42個社區日間照料站點,改造提升70張護理型床位,增加500張養老床位。

家門口的“養老院”讓晚年生活更有尊嚴

整潔舒適的房間、溫馨明亮的大廳、設備齊全的康復室,還有健身中心、休閑中心、孝道文化牆……

9月8日,走進橋西區振頭街道綜合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筆者眼前不由一亮。

“很多第一次來的人說這裡像養老院,也有的人說這裡像醫院,你們覺得像什麼呢?”該街道綜合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院長趙澤芳笑著給大家打招呼。

樓上樓下一番參觀后,筆者對每個房間門口“記憶盒子”的老物件最感興趣。

“我們創建了石家庄首個嵌入式失智照護專區,門口‘記憶盒子’是為了喚起老人記憶的。”推開一間房門,指著辦公桌上擺滿的會計辦公用品,趙澤芳說,住在這間屋裡的謝大爺患有嚴重失智症,由於他當了一輩子會計師,模擬他之前的工作環境是為了緩解老人焦躁不安情緒。

除了模擬謝大爺的工作環境,每天專業護理人員還會扮演下屬,向他請教工作。“曾經多次走失的他,自打今年3月份入住以來,再也沒出現過‘逃跑’狀況。”趙澤芳說,為了辦好全市首個嵌入式失智照護專區,他們引進了具有國際水准的設計與服務,打造獨特的療愈環境設計與認可文化,真正使入住老人能夠在中心安享晚年生活。

除了患有阿爾茲海默症等的失智老人外,在這裡入住的還有很多重度失能老人。“作為專業養老機構,我們在民政部門有備案,但是從專業角度來說,又不同於普通的養老機構,我們對所有失能、失智服務進行了醫學方面的精細化分類,根據護理人員的技能特長,為老人開展專業性的康復健康服務。”趙澤芳說。

在門口的接待室裡,筆者遇到來看望母親的劉阿姨。

“小老人照顧老老人,身體真的吃不消!”65歲的劉阿姨在家中排行最小,93歲的老母親患有腦血栓,屬於重度失能老人,去年住進了街道綜合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起初隻想著離家近,兒女能隨時過來盡孝心,但入住后劉阿姨才發現,這裡有營養師、護理師、康復師等對每名老人進行一對一、定制化服務,若護理人員不合老人的意,還可以隨時更換。“這樣的專業照護服務,讓老人的晚年生活更有尊嚴,兒女放心又暖心!”劉阿姨含著眼淚說。

點單式上門服務滿足個性化養老需求

“你好,我想預約下午兩點的上門康復按摩服務。”

“好的,康復師梁東旭會准時為您提供上門服務!”

9月8日午飯后,通過手機裡的“孝心到家”APP完成預約,橋西區振二街社區的崔大爺泡上一杯茶,坐等著按摩師的上門服務。

打開崔大爺手機,一周內下單的上門服務記錄,有長長一大串。

70歲的崔大爺為何會對上門服務如此熱衷?

“別看我腿腳利索,可出趟門常常感覺體力不支,現在有上門服務項目,需要什麼就在手機上下單,很快有人上門,你說方不方便?”崔大爺笑著說。而更令崔大爺感到舒心的是,這家養老服務公司,是經橋西區政府引入的專業養老機構,服務專業規范,更加安全放心。

社區養老機構上門助老服務,是很多家庭的迫切需求。市民喬女士的母親年過九旬,兒女本想請個保姆,可老人始終不同意。“后來,我們會定期讓普愛養老的護工上門提供兩三個小時的照料服務,翻翻身、做做按摩,老人也不反感,大伙兒也能借機喘口氣。”

據喬女士講,專業護工就近上門服務,按小時收費,價格比市場價並不高,但服務比保姆更專業。

“不同的老人,需求各不相同。我們就是聚集老人需求,提供定制化上門服務,既能解決家庭困難,也為社區照護中心找到新的盈利點。”河北普愛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安蘭茹介紹,公司利用智慧養老雲服務平台,依托綜合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業務團隊,為周邊老年人就近提供“互聯網+”便民服務,現在每天上門服務下單量都在200單左右。

“社區養老已經成為老年人最理想的養老模式,聚焦老人全生命周期開展養老服務更是大勢所趨。”張治軍說,下一步,橋西區將繼續加大對專業養老機構的支持力度,培育和打造更多嵌入式社區養老服務中心,以“點單式”養老滿足更加“個性化”的養老需求,加快形成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的綜合養老服務體系,讓每一名老人都能擁有高質量的晚年生活。(記者董昌 通訊員黃惠)

(責編:方童、祝龍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第三屆中國—中東歐國家(滄州)中小企業合作論壇
  • 常懷"趕考"之心 在新征程上接續奮斗
  • 探館vlog:走進保定博物館、美術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