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河北定州:“古今交輝”打造品質品位品牌之城

2021年09月24日09:12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古今交輝”打造品質品位品牌之城

定州圍繞建設京津冀開放型現代化節點城市目標

“古今交輝”打造品質品位品牌之城

定州市不斷完善市政設施功能,努力提升城市品位。這是近日拍攝的清風北街和市府路交叉口的鳥瞰圖。 河北日報通訊員 韓 鋒攝

日前,藍天白雲映襯下的定州古城。河北日報記者 趙永輝攝

構建“一心三廊,六群多點”的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格局:一心,即將定州中心城區作為發展核心建設﹔三廊,即打造唐河、孟良河、沙河3條生態保護廊道﹔六群,即依托李親顧鎮、高蓬鎮、東亭鎮等重點建設6個發展簇群﹔多點,即建設多個特色鎮及新型農村社區

開通南北向的安喜大街等道路,建設新城主干道﹔新開工改造老舊小區41個,提升居民生活質量﹔實施“萬棵喬木進城工程”,讓主城區宜綠皆綠……今年以來,定州市緊緊圍繞建設京津冀開放型現代化節點城市目標,以風貌特色塑造、城市更新改造、城市管理提升等為重點,補短板、強基礎、提品質、惠民生,高標准提升城市品質,打造高顏值、有魅力、心向往的品質之城、品位之城、品牌之城。

彰顯城市風貌,建設精致之城

9月9日,定州唐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項目正式開工,這標志著定州市“攬河入城”工作再次取得階段性成果。

唐河是定州境內的主要河流,也是定州的“母親河”。為此,該市提出利用唐河生態資源優勢,提升城市生態景觀價值,構建“以水潤城、藍綠交織”的城市美景。

事實上,除地理環境外,定州市在城市空間布局上還充分考慮城鎮現狀、歷史文化等因素,明確了“古城新韻、活力名城”的風貌定位。

為彰顯區域空間特色,定州市制定了“綠色發展、中心集聚、產城融合、特色營造”的國土空間優化戰略,努力構建“一心三廊,六群多點”的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格局,打造“豐疇沃野、藍綠相融、古今交輝”的魅力城市。

一心,即將定州中心城區作為發展核心建設﹔三廊,即打造唐河、孟良河、沙河3條生態保護廊道﹔六群,即依托李親顧鎮、高蓬鎮、東亭鎮等重點建設6個發展簇群﹔多點,即建設多個特色鎮及新型農村社區。

在此基礎上,該市以“漢風宋韻”為主基調,加大對開元寺塔、貢院等文物古跡、歷史街區、歷史建筑等保護利用力度,梳理挖掘凸顯本地特色的歷史文化,並通過公共建筑、公園綠地、小品雕塑等載體進行展示傳承。探索創新歷史文化遺存活化利用機制,將歷史文化名城、名鎮、街區和歷史建筑融入城鄉建設發展大局,推進歷史文化街區微改造、微更新,大力發展文旅、文創、文化產業,讓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

目前,該市正在聚力打造中心街、興華路“T”字形旅游軸線,推進南城門片區改造、大道觀景點提升、王灝庄園保護恢復,把古城—南城門片區、興國寺—眾春園片區、大道觀—王灝庄園片區、清真寺—回民街片區串點成線,豐富文化、旅游、商業業態,努力建設一批特色彰顯、功能完善、活力十足的示范工程,讓定州人文特色彰顯、更有歷史味道。

與此同時,加強城區建筑管控,探索建立城市總建筑師制度,把整個城市作為藝術品去雕琢,嚴格控制自然生態、景觀敏感等重點地段周邊建筑高度,精心打造城市會客廳、中央商務區、優美天際線,塑造時尚簡約典雅的亮化景觀,構建疏密有度、清新疏朗、錯落有致的城市界面,努力把定州建設成為精致之城。

推進城市更新,建設宜居之城

“經常堵塞的下水道變得通暢了,掉了皮的牆體換成了有保溫效果的‘外衣’……”定州市焦化廠家屬院小區一位姓張的居民對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贊不絕口。

街老、院老、房老、設施老、生活環境差是困擾老舊小區居民的煩惱。2018年以來,定州市連續3年將老舊小區改造列入民心工程強力推進。今年6月,該市2021年度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啟動,涉及焦化廠家屬院、建設小區等41個老舊小區。截至目前,定州市已有29個老舊小區完成改造任務,剩余12個將在今年9月底完工,惠及居民3323戶。

據了解,老舊小區改造只是定州市城市更新行動的一部分。目前,該市還在積極推進城中村改造,補齊市政管網短板,提升城市排澇能力等,努力把定州建設成宜居之城。

有序推進城中村改造。按照計劃,2021年至2023年,該市將對13個城中村進行連片、打捆、整體改造。在改造中,他們將安置小區的公建配套和市政基礎設施與安置房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切實改善城中村村民居住環境。

補齊市政管網短板。該市實施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行動,新建排水管網全部按雨污分流制建設,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全覆蓋,提升再生水利用率。滾動實施老舊管網改造,供水、供熱、燃氣新增老舊管網實現即有即改、應改盡改。開展市政地下管網等基礎設施普查,建立和完善綜合管理信息平台。到2021年年底,該市將完成建成區老舊管網改造7.5公裡,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0%以內。

提升城市排水防澇能力。該市堅持整體推進、綜合治理、多措並舉改造和消除“易澇點”,逐步完善排水防澇設施體系。統籌建成區水資源利用,系統化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綜合採取“滲、滯、蓄、淨、用、排”等措施,提升自然蓄水排水能力。到2023年,該市將消除建城區易澇積水區域,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建設目標。

同時,該市進一步推進道路交通設施建設,加快國道107、國道515、國道337繞城改線以及易官公路等項目建設,解決好城區國省干線過境交通問題,構建城市二環路。優化城區路網結構,推進主干路網建設,實施興定路東延、迎賓大道西延、明月街南延、勝利街北延等工程,加快“交通暢化”。優化布局客運站、公交站點,加強自行車道、人行道建設,倡導綠色出行。

強化精細管理,建設數字之城

“有案件到達,請注意查收”。近日,在定州市數字城管監督指揮中心,工作人員王 丹丹面前的電腦發出語音指令。

在電腦操作頁面,王 丹丹點擊消息提示圖標,關於報送案件的現場情況清晰可見:中山東路常青飯店門前路面破損。經過確認,此案件應由市政中心負責處理。很快,市政中心回復,此案件已安排人員整改。隨后,巡視員於化龍趕赴現場確認整改完成情況,並將整改后照片發送至數字城管平台。王 丹丹對處理結果進行核實后,做結案處理。

“下一步,定州市要進一步完善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台,實現縱向聯通、橫向整合、信息互用,增強公眾服務功能。”定州市數字城管監督指揮中心主任李鋒說,定州市堅持以群眾的關注點和需求為落腳點,從細節入手,進一步轉變管理模式,以數字化、智慧化、智能化為牽引,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加快“數字城市”建設,提升智慧管理水平。規劃建設“城市大腦”,該市以數字化城管平台為基礎,推進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台建設,努力實現與國家和省級相關平台互聯互通、數據共享,讓大數據“說話”“決策”。依托網格化服務管理,深化“大數據+網格化”機制,切實提升治理能見度、精准度,減少“死角”“盲區”,實現網格貫通、服務聯通、治理融通。對建成區道路、橋梁、供水、排水、燃氣、供熱、環衛、園林等市政基礎設施實施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全面提升設施運行服務效率和事故監測預警能力。

同時,強化精細城管建設,嚴格落實網格化管理責任,實行定人、定時、定點、定標、定責,並加快制定城市全方位標准化管理體系,助推城市管理提質增效。進一步完善環境衛生、市政公用、安全防范等設施,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抓好城市街道、居民小區、廣場公園等環境衛生,大力整治城鄉接合部、城區出入口等市容環境,開展“最美街道”評比、“星級”小區評定,實現“點上出彩、線上美觀、面上協調”。(記者徐華)

(責編:張曉博、祝龍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第三屆中國—中東歐國家(滄州)中小企業合作論壇
  • 常懷"趕考"之心 在新征程上接續奮斗
  • 探館vlog:走進保定博物館、美術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