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任何時候更懂你|常懷“趕考”之心 在新征程上接續奮斗

大家好,我是西柏坡紀念館黨委書記金立興,我現在是在革命聖地西柏坡。在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的偉大日子裡,與大家一起回顧、學習西柏坡的歷史、西柏坡精神,感到非常高興。
西柏坡時期,是中共黨史上輝煌時期之一,它彪炳千秋的卓越功勛,深深地影響著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周恩來同志曾經說過:“西柏坡是毛澤東和黨中央進入北平、解放全中國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指揮三大戰役在此,召開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在此。”這一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中央在這裡鑄就的西柏坡精神,猶如一座不熄的燈塔,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
依山傍水 民心所向
今天我給大家講講為什麼中共中央選址西柏坡?
第一,西柏坡一帶是非常富庶。它在滹沱河的北岸,灘地肥美,稻麥兩熟,是著名的魚米之鄉,曾被聶榮臻司令員贊譽為“晉察冀邊區的烏克蘭”。
第二,戰略位置有著顯著的優勢。西柏坡所在的平山縣,東臨華北平原、西依太行,處於華北平原與太行山的交接處,進能攻退能守,交通便利。
第三,平山縣的群眾基礎好。平山縣是革命老區,黨組織建立早,黨員多,群眾基礎好。在抗戰時期就是著名的抗日模范縣。
平山陋室 指點江山
我所在的地方就是當時的中央軍委作戰室,在這小小的指揮所裡,中共中央指揮了解放戰爭時期的戰略大決戰,取得了解放戰爭的決定性勝利。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短短一年零十個月的時間裡,部署指揮了24次戰役,一環扣一環,一個戰役接著一個戰役,構成了中國歷史上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尤其是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從1948年9月12日開始到1949年1月31日結束,歷時四個月零十九天,基本上解放了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為建立新中國奠定了基礎。
我們這個中央軍委作戰室,也是黨中央指揮三大戰役的總指揮部,一共四間小屋,三張桌子,兩幅地圖,還有一部電話。周恩來曾經說過“我們在世界上最小的指揮部,指揮了世界上最大的解放戰爭。一不發槍,二不發糧,三不發人,就是靠著天天往前線發電報,就打敗了國民黨的幾百萬軍隊。”
兩個務必 牢記於心
我所在的地方就是當時中共中央七屆二中全會的會場,在這裡黨中央召開了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描繪了建立新中國的宏偉藍圖。
三大戰役勝利結束后,1949年3月5日到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開了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會場是當時中央機關的大食堂,來自前線的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紛紛到達西柏坡共議建立和建設新中國的大政方針。參加會議的中央委員共34人,候補中央委員19人,列席人員11人,一共有64人參加會議,大家就在這間簡朴的會議室開了八天會,大家坐在一起交流思想,碰撞思想,制定了符合實際的、科學的政策,並讓它貫徹執行下去。
可以看到會場布置的朴實、庄重。正前面是主席台,兩邊是記錄桌。背后幕布上挂有毛澤東、朱德的畫像,下面的黨旗還做了特別的設計,繡有中國共產黨的字樣。下面有幾個沙發,都是解放石家庄繳獲的戰利品。
七屆二中全會是在歷史轉折關頭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確定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規定了全國勝利以后在政治、經濟、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政策,以及使中國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的任務是主要途徑。
在報告第十部分,毛澤東著重論述了黨的建設,強調了“兩個務必”,即“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艱苦卓絕 進京趕考
從西柏坡出發的趕考,也就是常說的“趕考對”。
七屆二中全會結束后第十天,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以及所有的機關離開西柏坡,踏上了進京的征程。臨出發前,毛澤東和周恩來交談時說:“今天我們是進京趕考,周恩來說我們都應當考及格,不要退回來。毛澤東說退回來就失敗了。我們決不做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這被稱為西柏坡的“趕考對”。從這些,可以看到中國共產黨人在走向新征程,走向執政前的滿滿自信和冷靜思考。
毛澤東把進京比喻為“趕考”。這個形象化的比喻,其實包含了兩大考題:一是接受人民的考驗,能否建立、建設一個新中國,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二是要經受住長期執政的考驗。
這些種種關乎中共政黨,更進一步關系到國家建設的教訓、疑慮,也深深觸動著毛澤東的神經。他不停地思索。走出西柏坡,革命馬上就要勝利,歷史真正地在中共面前開啟了一扇大門。如何執政好?如何長期執政?能不能跳出周期律?所以,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鄭重地指出“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裡長征的第一步……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勝利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要求全黨做到“兩個務必”,要抱有“趕考”之心,做到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斗,永葆黨的先進性。
歷史能給大家帶來什麼樣思考?
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趕考”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中國共產黨執政路上,“趕考”是一張永遠不會結束的答卷,而作為我們青少年,人生又何嘗不是一場又一場趕考呢?
中國共產黨已經帶領中國人民寫下了百年傳奇,面對接下來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需要更多新時代的共產黨人來接續奮斗,永葆黨的青春不朽。而這場趕考路上,必定需要“青春有我”。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是最好的營養劑。多重溫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的革命的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充滿很多正能量。歡迎大家有時間來到西柏坡參觀學習,來西柏坡“尋根”,尋找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西柏坡能給出大家答案,這一定是一次豐富的汲取營養之旅。(周博、朱鵬濤整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