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對預防少年兒童溺水工作進行部署

暑期來臨,河北省對預防少年兒童溺水工作進行部署
合力監管遏阻“第一殺手”
日前,邯鄲市邯山區交通運輸局工作人員向邯山區農林路小學學生講解防溺水知識。 新華社記者 王 曉攝
據國家衛健委和公安部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有5.7萬人死於溺水,少年兒童溺水死亡人數佔總數的56%,平均每天有88個孩子因溺水死亡。溺水已成為我國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的“第一殺手”。
暑期來臨,河北省對預防少年兒童溺水工作進行了部署。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門緊抓學校安全教育,另一方面多部門合力監管,真正有效遏阻“第一殺手”。
聯防聯控堵住監管漏洞
“夏季是溺水高發期,往年6至9月,我們溺水救援能達到三四十起,今年已經救援了8起。”石家庄藍天救援隊秘書長馬凱告訴記者,6月份以來,救援隊工作更忙了。
分析近年來溺水救援案例,馬凱說,溺水者大部分為少年兒童。
據分析,絕大部分學生溺水事件發生在法定節假日、周六日、放學后、午休等時段,主要集中在村庄附近的河流、湖泊、沙坑、池塘等水域,這些時段、地點,監管容易出現漏洞。
“農村的基礎設施差,孩子們隻能在一些無人管理的小水塘、水庫游泳,危險系數大大增加。”有關人士表示,針對這樣的現狀,有關部門應該加強對危險水域的排查和監管。
“曾經發生的事故我們反思,如何才能讓安全教育真正引起學生、家長的重視。現在校園外的安全隱患較多,很難單純依靠學校教育讓孩子做到‘不該去的地方不去,不該做的事情不做’,可以說‘防溺水’是一個系統工作。”某縣教育部門負責人說。
為有效遏制溺水事件的發生,河北省提出聯防聯控舉措:水利部門加強對水庫、水系的管理﹔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聚焦因建筑工程形成的水池、水坑及公園內水系、城市內河的管理﹔自然資源部門加強採砂(除河道採砂)、取土、取石場所的管理﹔文化和旅游部門加大對景區內涉水區域的管理﹔應急管理部門協調督促相關部門和企業加強對煤礦、非煤礦、尾礦庫的管理。同時,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村委會(社區委員會)對所轄區域內可能發生溺水事件的水庫、水渠、河流、水塘、採砂坑等危險水域和地段開展全面排查,確保在危險水域設置安全警示牌,公共活動水域周邊設置防護圍欄。
創新形式緊繃預防這根弦
如何發動全社會力量預防青少年溺水?唐山市教育局進行了多方探索。
“首先建立預警機制。”唐山市教育局教育督導與學校安全工作辦公室副主任徐永山介紹,近幾年,唐山市教育局、市水利局聯合對該市境內水域分布以及易發溺水事件的危險水域情況進行了調查和梳理,統計出全市河湖、水庫、水渠等溺水危險水域點位共計280處,並專門制作了危險水域點位圖向社會發布,提醒廣大學生和家長提高警惕,遠離危險水域﹔提示危險水域管理責任單位、周邊學校、村(居)委會、學生家庭,共同加強安全管理和教育警示,防止學生溺亡事件的悲劇發生。
“點位圖除了預警功能,還可以喚起社會對預防少年兒童溺水的重視,共同承擔起這份責任。”在徐永山看來,青少年暑期溺水難題並非無解,關鍵是能否在各個相關環節進行監管和提醒。“發動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預防。”徐永山舉例,熱心群眾發現管理漏洞,及時打個電話﹔發現孩子們在水邊玩水,馬上進行勸阻制止,都有可能規避風險。
與此同時,唐山市還加強點對點的提示。進入暑假后,突出農村地區、庫渠河湖周邊地區、農村留守兒童、外來務工家庭學生等防控重點,利用校訊通、家長微信群、村廣播等多種途徑和方式,將各級防溺水防汛警示信息及時告知學生和家長。
“通知內容不能千篇一律,我們提倡各學校根據自身情況,發布有針對性的提醒。”徐永山表示,外出務工人員子女集中的學校會提醒家長“再忙也別忽視孩子的安全”,近水區域的學校發的內容可能是“看緊孩子,下河玩水要不得”,讓簡短的通知在家長中產生共鳴。(記者馬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