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河北省推進婚姻領域移風易俗調查

2021年07月19日09:14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遏制不良婚俗 為“愛”減負

遏制不良婚俗 為“愛”減負

——河北省推進婚姻領域移風易俗調查(上)

近日,在河間市“零彩禮”公益集體婚禮上,新人步入婚禮現場。今年4月,河間市被民政部確定為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 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攝

想訂婚,彩禮先談妥,少則幾萬元,多則十萬幾十萬元﹔要結婚,婚宴必須體面,車隊要氣派,煙酒要有檔次,飯菜標准也要比別人高……一些地方存在的天價彩禮、大操大辦、人情攀比等不良風氣,推著年輕人的結婚成本一年比一年高,不少家庭尤其農村家庭為之叫苦連天,也讓很多年輕人早早為“愛”背上了沉重負擔。

今年5月,河北省確定雄安新區、保定市蓮池區、衡水市冀州區、邯鄲市肥鄉區、辛集市5個省級婚俗改革實驗區,要求通過3年實驗,大力推進婚姻領域移風易俗。婚俗改革改什麼,如何改,怎樣才能讓群眾從中受益……帶著諸多問題,記者進行了實地調查。

政府推動 遏制不良婚俗

“來,你們先認真閱讀一下這份移風易俗承諾書。”7月8日下午,當年輕人宋萬銘、李靜芬走進邯鄲市肥鄉區婚姻登記處,說明要辦理結婚登記后,工作人員便向他們送上了這份“大禮”,介紹區裡正在推行的婚俗改革。

“婚事簡辦是好事,我們一定積極響應。”兩位新人告訴記者,彩禮、婚禮只是個形式,生活幸福快樂最重要,而且這樣既能減輕雙方父母的負擔和自己的壓力,更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鋪張浪費。

“破除婚俗陋習、革新婚姻觀念,既順應群眾期盼,也是社會文明進步要求。”肥鄉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王紅霞說,肥鄉2017年就開始推進移風易俗治理工作。在婚俗改革方面,區裡以狠剎“天價彩禮”歪風為切入口,大力倡導婚事簡辦、喜事新辦,弘揚文明新風。

作為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加強城鄉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婚俗改革的實施,離不開政府的推動和引導。

“我們在全區成立了區、鄉鎮、村三級婚俗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由三級書記任組長,層層簽訂責任狀,層層制定方案,全力推動落實。”王紅霞告訴記者,為強化三級黨組織共同抓好社會風氣的責任體系,區裡還將此項改革列入了鄉鎮黨委的改革考核重點任務。同時要求各職能部門和各鄉鎮點面結合,全力推進各項措施落實。

“作為村干部,簽了責任狀、承諾書,就得真正負起責任來。”肥鄉區田寨村黨支部副書記張建軍說,為了讓村民積極參與,村干部在帶頭遵守規定的同時,還經常到村民家裡擺道理、講政策、做工作。

為發揮黨員干部示范引領作用,肥鄉要求全區黨員干部走在移風易俗、抵制彩禮的最前列,區、鄉鎮、村三級領導干部帶頭宣誓,簽訂“移風易俗、抵制彩禮”承諾書,並接受社會監督。在此基礎上,區紀委還出台了《關於黨員干部帶頭移風易俗嚴禁大操大辦婚喪喜慶事宜的通知》,將黨員干部報備的操辦婚喪事宜列入干部廉潔檔案。

“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干部。”肥鄉區民政局局長李繼彬介紹,在黨員干部、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帶動下,全區9個鄉鎮265個行政村的9.88萬戶家庭,簽訂了婚俗改革各類承諾書14.5萬余份,實現了全覆蓋。

而在保定市蓮池區,為了推動這項工作,區政府成立了婚俗改革領導小組,以區民政局、區總工會等18個區直部門以及17個鄉鎮辦為成員單位,並相繼成立了婚俗改革辦公室,全面統籌推動工作開展。在衡水市冀州區,則由民政部門牽頭,各鄉鎮、有關部門配合,對婚嫁風俗、倡導節儉、完善村規民約等進行治理。

正是由於政府的推動和引導,愈演愈烈的不良婚俗歪風正在得到遏制。以肥鄉為例,3年多來,全區婚事盲目攀比、大操大辦和“天價彩禮”歪風日漸式微,促進婚禮儀式文明、簡朴、庄重,相關支出明顯下降,平均支出降幅達76%-84%。

自治管理 村規民約除陋習

當很多地方的村民還在為“天價彩禮”和辦豪華婚宴苦惱時,冀州區北內漳村村民早在2003年,就不用為這事鬧心了。

北內漳村曾是冀魯豫黨校所在地,全村有500多戶。“我們村較早富起來,人們的經濟條件和生活水平相對比較好。2003年前,受傳統思想影響,村民們婚喪嫁娶都有大操大辦的想法,鋪張浪費、講排場、比闊氣等現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北內漳村黨支部書記李慶余說,當時的村干部意識到這個問題后,很快就組織成立了村紅白理事會,制定了詳細的村規民約,遏制歪風陋習。

根據規定,村民婚慶白酒限每瓶15元以內,喜煙限每包5元以內,啤酒飲料酌情適量准備﹔宴席飯菜標准9個菜(四葷五素)﹔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我兒子2020年底領了結婚証,今年三月份補辦的婚宴,都是嚴格按村規民約規定執行的。”52歲的村民陰淑各告訴記者,他們在村裡請親朋好友吃的婚宴,一共沒花多少錢。

經過近20年的推行,北內漳村的村規民約得到了村民普遍認可。“無論富裕人家,還是經濟條件一般的村民,大家辦婚宴都是同一個標准,不僅剎住了攀比歪風,也有效遏制了鋪張浪費。”陰淑各說,現在,村民們誰也不用為婚宴擺什麼煙酒、買什麼菜、買多少肉等勞心費神,“也因為有好的風氣,村裡男青年娶媳婦,對方要的彩禮也都比周圍村低。”

“婚俗改革搞得好不好,關鍵在群眾。”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越來越多的村街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制定了自己的村規民約,組織村民通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對婚喪嫁娶等不良社會習俗進行自治。

為了減輕年輕人“愛”的負擔,冀州區在確定為全省婚俗改革實驗區后,決定在全區推廣北內漳村的做法,並結合實際在城區設立了區紅白理事會,負責全區改革婚喪嫁娶習俗、協助辦理紅白事等工作,在各村成立了由村黨支部書記或村委會主任任會長的紅白理事會,協助村民辦好男女婚慶等事宜。目前,區裡已研究制定了《冀州區村級自治組織責任清單》,完善了相關規章制度,指導活動開展。

在肥鄉區,抓村民自治體系建設,讓婚事簡辦有標准,一直是移風易俗治理工作的重點。李繼彬介紹,目前,全區275個村(居)村村都制定修訂了村規民約,各村參照制定《紅白喜事操辦標准》,對席面規模、用車數量、辦事天數、待客范圍、儀式程序等作出了具體規定,並經村民自治程序納入村規民約。村規民約在村務公開欄內長期公示,接受村民監督。

日前,民政部、國家發改委聯合編制的《“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對此也有明確規定。省民政廳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后,河北省在推動婚俗改革中,將把反對“天價彩禮”,抵制鋪張浪費、大操大辦等作為各地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揮村(居)民議事會、人民調解委員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等群眾自治組織作用,強化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的遵守和落實。(記者張淑會)

(責編:張曉博、祝龍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人民網帶您走進河北省應急管理廳應急科普體驗館
  • 河北邱縣:電力助力“三夏”保豐收
  • 保定消防:新時代“火焰藍”組歌《忠誠的名字》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