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是京津冀區域最具發展活力和增長潛力的地區之一,也是工業大市、能源大市。近年來,全市上下圍繞落實碳達峰、碳中和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堅持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推進新能源開發利用,著力打造京津冀、雄安新區清潔能源保障基地和智慧能源利用新高地。
今年以來,東光縣依托當地交通地理和營商資源優勢,積極引導農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採取“互聯網+基地”“設施農業+旅游”等模式,逐步形成了“農旅結合、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產業格局,同時,該縣還建立特色農產品品質健康“溯源”系統,讓種植戶從規模化、集約化、市場化、網絡化經營中增加收入,助推鄉村振興。
河北省滄州市吳橋縣大運河畔,柳樹搖曳著枝條,各色花兒舒展著嬌艷的臉龐,鳥兒歡快地唱著歌……作為京杭大運河由南向北進入滄州的“第一縣”,吳橋縣突出規劃引領、項目支撐、保護傳承、融合發展,全力打造大運河最美吳橋段,一幅壯美的運河畫卷在吳橋大地徐徐鋪展。
河北省滄州市南皮試驗站針對冀魯津及新疆一帶的鹽鹼地狀況,自 2011年來培育並推廣了“小偃60”“小偃155”等耐鹽鹼抗旱小麥新品種,並通過實施微咸水灌溉等技術,使這些省份的冬小麥由原來的平均畝產不足200公斤,穩定到了350公斤以上,高產地塊達到了500公斤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