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围场:乡村振兴36计之热水汤村“拆旧育新计”
十月的塞罕坝,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初雪,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空气里满是冷凉的味道。然而,山湾子乡热水汤村的牛蛙养殖基地里,却是一片生机勃勃。今年养殖的70万斤成蛙,成功销往北京、天津等市场,村党支部书记姜海峰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销售价格比去年翻了一番,池里还有400万尾蛙苗处于育肥阶段,赶在春节前上市,可再迎销售高峰!”
这片充满生机的养殖基地,2022年前曾是一个废弃砖厂,彼时,一场围绕“拆”字的转型大计,正从这里悄然上演。走在承德蛙舍水产养殖基地的大棚间,姜海峰感慨道,一样的山林秋风,只是那个传统的废弃砖厂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拆”出来“呱呱叫”的好产业。
三年前,热水汤村的集体经济仅靠每年15万元的承包费支撑,发展方式相对传统,绿色转型迫在眉睫。2021年,姜海峰在县内的石桌子乡学习,走进了由返乡青年汤佳楠创办的富淼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年产牛蛙25万公斤,年收益超150万元,增收效果显著。
姜海峰眼前一亮,回到村里便开始梳理热水汤村的温泉、土地等资源,笃定学习技术、引入产业。然而,当他与村民一起商议时,却有一些质疑的声音。于是,村“两委”带着村民再赴合作社实地看、认真学,彻底打消了大家的顾虑。
有了群众支持,村“两委”开始着手“引产业”。通过与汤佳楠多次探讨发现,过去合作社用冷水养殖,牛蛙只能养一季,应用温泉水可实现全年养殖。恰恰热水汤村最大的优势就是温泉资源,更重要的是,温泉水富含矿物质,能减少抗生素使用,提升牛蛙品质。有了温泉资源的加持,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将再上一个台阶。
为了让合作社顺利转移,村里详细梳理了村内闲置土地,发现废弃砖厂所在位置离温泉出水点很近,直线距离不到1000米,可以直接铺设管道将温泉水引来。同时,管道刚好经过居民区,还可以为村民提供冬季供暖。
一水多用、一举多得。2022年,村里拆掉了落后的砖厂,稳妥安置好原砖厂人员,承德蛙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正式落地热水汤村,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见效。随着牛蛙基地的运营,村民惊讶地发现,基地不仅没有任何噪音和污染,就连牛蛙的粪水都能成为灌溉良肥,地里种植的庄稼一年比一年壮。
2023年,在村“两委”的推动下,村集体以入股方式参与经营——村集体出资购蛙苗,企业负责养殖销售,实现了收益共享。如今,基地完成三期建设,拥有21个养殖棚、3个蓄水池冷棚,实现全年恒温育苗,每年可为村集体稳定增收3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0余个,带动工资性收入80余万元。随着产业稳步发展,基地还催生“汤泉蛙”产品品牌,成功注册商标与国家专利,同时拓展出温泉康养、研学实践等新业态,实现了农业、文化、旅游产业融合。
曾经的热水汤村,拆掉了落后的思想和产业,如今的热水汤村,带着绿色发展的信心和乡村振兴的希望,昂首阔步走在崭新征程上。(栾天、张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