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北频道

河北围场:乡村振兴36计之八十三号村“蝶变引凤计”

2025年10月01日11:53 | 来源:人民网-河北频道
小字号

秋天的围场,层林尽染间山河璀璨。傍晚,家住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哈里哈镇八十三号村的付崇民,正在自家菜园里挑选游客晚餐使用的新鲜食材,厨房里锅碗瓢盆交响曲仿佛在迎接着“十一”假期的到来。

这样的忙碌场景,让他不禁想起以往的这个时节——在同样的地方,源源不断的车辆呼啸而过,愿意停下留宿的游客并不多。而如今,随着旅游业态的不断丰富,当地民宿经营发展越来越好,“十一”期间的房间提前好几天就预订一空。

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村内绝大多数民宿经营者并没有预料到。

八十三号村紧邻塞罕坝机械林场,地处县城前往塞罕坝的必经之地,素有“塞罕坝下第一村”之称。每天往来游客络绎不绝,可绝大多数都只是匆匆过客,村里明明握着区位“好牌”,曾经却长期陷入“守着金路难留客”的尴尬境地。

为什么留不住人?那段时间,八十三号村党支部书记戴立军在村部办公室里反复琢磨,心里像压了一块重重的石头。

转机出现在2023年,村里勘探发现了优质温泉资源。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戴立军敏锐地捕捉到康养产业的广阔前景,也看到了全村的发展希望所在。在县镇两级的支持下,戴立军带领村“两委”下定决心打造猎苑温泉小镇,一体推进温泉资源开发和民宿改造升级,为游客提供身心疗愈的好去处。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守着多重优质资源的八十三号村,成功吸引更多文旅投资者的关注。发挥森林优势,开发灵芝仙谷农文旅融合业态,让游客尽情享受采摘灵芝的自然野趣;在原有星空图书馆基础上,建设“森林宿集”生态主题民宿集群,实现游客住进自然里的构想……整合资源、串点成线,让八十三号村悄然成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戴立军介绍:“以前总想着靠‘路过经济’挣点小钱,可游客留不住,发展始终没起色,通过系统打造新业态,让游客真正愿意停下来体验生活。”

今年7月,着眼于让更多游客留下来过夜,村“两委”一致认为,光靠资源整合、业态升级还不够,还得让乡村的夜晚“活”起来。于是,村里把闲置广场变身时尚舞台,倾力打造“十里画廊森林音乐季”。音乐季一启动,立刻点燃了乡村夜晚。白天,游客们沿着“自驾天堂 木兰围场”精品路线赏林海风光、看疏林草原,到了晚上,广场上灯光亮起、音乐响起,乡村的夜有了另一种别样表达。

随着留客业态逐步成型,夜间活动愈发吸睛。截至目前,村庄累计吸引游客超3万人次,民宿入住率提升60%以上,带动村集体增收3万余元,拉动餐饮、特产销售等整体消费近350万元。

从曾经的“过路村”到现在的“打卡地”,八十三号村成功破解了困扰多年的留客难题,让“流量”转化为“留量”,用满村的生机写下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栾天、赵蕊)

(责编:方童、付兆飒)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