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围场:乡村振兴36计之大西沟村“联动发展计”
清晨,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新地镇大西沟村党支部书记李树军已赶到老支书王志平家中协助制作满族传统美食“八大碗”。铁锅中的汤汁沸腾,热气蒸腾,承载着具有三百年历史的古法烹饪智慧。王志平表示,“八大碗不仅是菜肴,更是满族文化和村庄历史的体现。”
今年8月,“木兰围场丰收季”活动正式启动。该活动以镇村党组织为纽带,构建覆盖“生产、销售、推广”的全流程链条,为农特产品拓宽出村进城渠道。大西沟村借此平台推出满族八大碗,作为地方特色菜代表亮相。活动期间,村民每日将新鲜食材分装打包,准时运往县城销售点,经过近两小时蒸制,每次开售时都会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购买。
9月6日,一百套“八大碗”不到两小时售罄,并预售出次日部分份额,当日村集体销售收入突破一万元。这一成果并非偶然。几年前,面对传统手艺濒临失传、青年劳动力外流等问题,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王志平和村委会主任李树军牵头走访村中老厨师,村“两委”出资购置设备,组织试做试吃,并在农家乐率先推广,征集游客反馈,逐步将其打造为村内特色品牌。李树军接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带领村“两委”班子以餐饮业为牵引,整合村内资源,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为保障“八大碗”所需优质猪肉,村里发展生态黑猪养殖,利用本地玉米喂养,实现猪肉自产自用,降低成本;传统粉条作坊加大生产,以本地马铃薯为原料,年纯收入近20万元。针对配菜所需木耳、蘑菇等食材,村“两委”委员赵兴华提出利用废旧木材发展菌菇种植,并赴东北学习技术。经多次试验,确定以废旧木材为主料,配以麦麸、玉米芯等制成菌棒培养基,并成立兴华黑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2022年启动扩建,注册成立腾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入2000万元升级生产设施,实现从小型合作社向规模化企业转型。同年,以大西沟村为中心,联合太平地村、新地村、营房村开展“联村共建”,四村以入股方式参与腾兴农业扩建项目,建立收益分红机制,壮大村集体经济,重点帮扶低收入群体。
据了解,腾兴农业投产一年来,总收入突破1300万元,其中木耳菌棒销售额达600万元。该项目实现了从废旧木材利用到产业壮大,再到多村共赢的发展路径,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满族“八大碗”推动本地食材产业链形成,为村庄和乡镇带来显著发展机遇。在镇村党组织引领下,大西沟村以传统美食为支点,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栾天、赵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