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北频道

唐山路南“南·湖有约+”让文明实践可及可感

2025年09月04日22:57 | 来源:人民网-河北频道
小字号

近日,唐山南湖开滦旅游景区江南园内,一场以“文化韵美悦文明”为主题的路南区“我们的节日·七夕”文明实践活动暨新时代邻里节在此诗意绽放。活动将传统七夕民俗与现代文明理念相融合,精心设置了“寻韵·星河入画”“赏韵·东方律动”“触美·匠心造物”“探美·本草芳踪”“品悦·五感同赴”“相悦·文明共长”六大沉浸式体验板块,以多彩文明实践演绎别样文化七夕,以时尚国潮秀上演七夕传统文化美,传统七夕在该区绽放时代芬芳,在文明实践中全面展示唐山之好、唐山之美、唐山之新。

“文化韵美悦文明”七夕主题活动现场。郭宝强摄

“文化韵美悦文明”七夕主题活动现场。郭宝强摄

近年来,唐山市路南区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拓展文明实践,推动双争活动走深走实。该区紧紧依托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城乡发展、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成果积淀,围绕功能定位、突出主题主线,打造了“‘南·湖有约’+”文明实践带,“南”既取“路南”之意,又以“南湖”为中心,规划布局“三带”,即:“‘南·湖有约’+彰文”文明实践带、“‘南·湖有约’+铸魂”文明实践带、“‘南·湖有约’+爱乡”文明实践带。通过“三带”建设,实现“中心、所、站”和“馆、园、里”等阵地节点串珠成轴、融合融通,形成环湖文明实践圈,带动“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纵深开展。

“‘南·湖有约’+彰文”文明实践带沿唐山南湖·开滦旅游景区西岸、北岸进行规划设计,功能定位为开展经典诵读、艺术普及、非遗传承等高品质文化活动,彰显城市文化底蕴,提升市民文化素养。以群众艺术馆、工人文化宫、规划展览馆、饮食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场馆为轴线进行空间布局,辐射串联惠民道街道新时代廉洁文化实践中心、学院南路街道等6个街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以“我们的节日”“我在文明实践中心过佳节”等为契机,组织开展“文化进万家 非遗过大年”、冀东民歌合唱音乐会、美育艺术展、全民阅读等群众性文化活动1600余场次。其中,在唐山市群众艺术馆举办的“一座城、一家人·一起过大年”春节主题活动、唐山宴举办的“花开迎新季、香飘邻里间”跨年迎新文明实践活动深受干部群众和外地游客好评。

“花开迎新季、香飘邻里间”跨年迎新文明实践活动现场。甘晓香摄

“花开迎新季、香飘邻里间”跨年迎新文明实践活动现场。甘晓香摄

“‘南·湖有约’+铸魂”文明实践带。沿唐山南湖·开滦旅游景区北岸、东岸进行规划设计,功能定位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奋斗精神教育,讲好路南故事、唐山故事,筑牢信仰之基。以冀东烈士陵园、抗震纪念馆、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唐山地震遗址公园(唐山地震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轴线进行空间布局,辐射串联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场街道等4个街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积极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红色文化教育平台。在冀东烈士陵园组织开展“冀东丰碑下 少年誓未来——开学第一课”等主题活动,在大钊公园组织开展“缅怀英烈 慎终追远——我们的节日·清明”等主题活动,使革命精神、红色基因、家国情怀“热”起来、“活”起来,为该区文明实践不断注入新活力。

“‘南·湖有约’+爱乡”文明实践带。沿唐山南湖·开滦旅游景区东岸、南岸进行规划设计,功能定位为移风易俗、邻里互助、技能培训、产业推广、乡土文化传承、青少年社会实践等活动,激发居民共建共享美好家园的内生动力,留住乡愁记忆,促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以建国里、创新里、稻香里、趣野乐园为主轴,辐射串联区文化馆、小山街道、女织寨镇等4个镇(街)村(居)的文明实践所、站、点。聚焦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突出各实践阵地特色亮点,推出主题政策宣讲、先进典型选树、一村一品展示、青年交友、移风易俗类文娱节目……“和美乡村 幸福家园·志愿同行 携手共建”“双争聚合力 乡村更和美”“文明乡风劲吹希望田野”等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寻家乡美 砺青春志”徒步稻香里研学活动、“yuán来在这儿 zòng享建国里”主题集中示范活动,为传递主流思想文化发挥了“润物无声”的重要作用,真正做到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

路南区“yuán来在这儿 zòng享建国里”主题文明实践集中示范活动现场。徐彪摄

路南区“yuán来在这儿 zòng享建国里”主题文明实践集中示范活动现场。徐彪摄

据悉,路南区始终把“四坚持”“四突出”贯穿于文明实践“三带一圈”打造的全过程。坚持为民思维,突出“服务”根本。该区建立了常态化、精准化的群众需求收集、分析和反馈机制,围绕服务需求定制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民生服务“套餐”。“文明实践365”“服务稻家”“梁屯小当家”等一批品牌应运而生,使文明实践更接地气、更聚人气。坚持系统思维,突出“融合”理念。打破壁垒、条块分割,实现场馆、公园、村居、产业基地等各类资源大融合,将文化文艺、科技科普、民生服务、移风易俗等基本内容,融入具体场景和活动中,寓教于乐、润物无声。坚持创新思维,突出“特色”基调。突出在地文化特色、主题内涵特色、表现手法特色,以厚植“地方基因”孕育为文明实践带建设的核心底蕴和独特标识,以守正创新活化活动形式,弘扬唐山“五种精神”。坚持传播思维,突出“品牌”效应。把“‘南·湖有约’+”作为文明实践龙头品牌进行多维系统培育,引领“文明之约遇见文化之美”“遇见一小时”“走进你·感动我”等活动品牌立得住、叫得响、可持续;实行品牌管理维护机制,不断创新内容、活化形式、优化体验,用心用情打造群众可感可及的文明实践新图景。(陶圆、张皓月)

(责编:方童、付兆飒)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