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大漠日记》启幕河北戏剧节 致敬支教者
人民网石家庄8月18日电 (商帆)8月18日晚,河北石家庄人民会堂座无虚席。由河北省承德话剧团创排的话剧《大漠日记》正式拉开第十二届河北省戏剧节帷幕。这部以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真实事迹改编的作品,用舞台艺术为观众铺展开一幅跨越二十余载的青春奉献长卷。

话剧《大漠日记》。人民网 商帆摄
据介绍,2000年,响应西部大开发的号召,15名保定学院青年跨越3000多公里,奔赴新疆且末县二中任教。面对教学资源匮乏、生活条件艰苦的困境,他们在迷茫犹豫之后,毅然选择留下,扎根讲台。此后二十余载,保定学院近400名毕业生接力扎根西部各地,累计培养9000余名学生。在刚刚揭晓的“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评选中,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以25年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荣获这一崇高荣誉。

话剧《大漠日记》。人民网 商帆摄
为将这段真实历史搬上舞台,承德话剧团精心创作,历时两年打磨,多次深入保定学院,新疆且末、和静等地调研采风,与学院领导、支教教师、学生及家长进行深入交流,收集了大量真实素材。年逾八十的编剧孙德民表示:“这些支教老师的人生经历让我深受触动,这部剧不仅展现了他们坚守西部的选择,更深入刻画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那片土地的真挚热爱。”

话剧《大漠日记》。人民网 商帆摄

话剧《大漠日记》。人民网 商帆摄

话剧《大漠日记》。人民网 商帆摄
在艺术表现上,《大漠日记》创新采用日记体叙事结构,通过一个个真实感人的生活片段,串联起支教群体二十余年的奋斗历程。作品巧妙融入了新疆民族音乐元素,以主题歌和原创歌词增强情感表达,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导演王延松将本剧定位为“抒情话剧”,他表示:“这种形式突破了传统戏剧的冲突叙事,更注重通过诗意化的情感铺陈来打动观众,让每个观众都能在剧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印记。”这种艺术手法既展现了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的精神风貌,又赋予作品深刻的人文内涵,实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演出当晚,剧场座无虚席,观众们完全沉浸在剧情之中。演出结束后,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观众们久久不愿离去。50多岁的黄女士感慨道:“这故事有笑有泪,有细节有温暖。这些支教者用平凡的坚守,展现了当代有追求有理想的年轻人该有的样子,点赞!”
在随后的专家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给予《大漠日记》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该剧主题极具鲜明的时代感与强烈的现实意义,生动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理想追求和使命担当,是一部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的优秀作品。它不仅延续了承德话剧团“山庄戏剧”的一贯创作风格,还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大胆创新,为话剧创作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范例。
目前,该剧已经进入第十八届文华剧目奖终评,将于10月份赴重庆参加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