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案例入选第二批版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

日前,国家版权局公布第二批版权强国建设36个典型案例,其中版权产业服务类10个、版权保护类8个、版权国际传播类8个、版权执法案件类10个,沧州市“五维协同筑狮城样板 全链赋能绘版权新景”案例成功入选版权产业服务类典型案例,成为河北省唯一入选案例。
近年来,沧州市全面学习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版权工作“十四五”规划》,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节点城市”战略定位,构建“顶层设计+传播+服务+转化+保护”五位一体版权新生态体系,筑造版权治理现代化“狮城样板”。
为推进版权工作走深走实,沧州市将版权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全市重点改革项目。组建工作专班,出台10余项制度文件,落实专项资金,市县同频共振,实现版权治理体系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
为提升版权意识,沧州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召开版权工作新闻发布会,开展“奋进中的沧州版权”巡回展览,举办“礼遇狮城·寻味沧州·河海遗珠”版权集市,组织“版权保护百企行”巡讲活动,建立市级版权宣传资源库收录首批作品50件,推动版权保护意识与创新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
强化版权服务,推进省内首个版权展示馆项目建设,成立市版权协会、市版权仲裁调解中心和市县版权服务站,构建起全域服务矩阵;深化正版软件治理,通过立体培训、常态检查、精准报告、系统总结,形成治理闭环;实施著作权登记资助,支持高质量登记作品;启动沧州市首批版权示范单位和示范园区(基地)评选工作,发挥示范带动效用,10家企业、园区获5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实施人才强基工程,建立市级版权专家库和版权教育实践基地,举办专题执法培训班,打造版权服务精英队伍。
注重版权成果转化,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培育特色品牌,推动黄骅旱碱麦、非遗面花等特色农产品,火锅鸡、羊肠子等特色美食,裘皮服装、工艺玻璃等新兴和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打造“世界杂技之都”“中国红木家具之乡”等特色品牌矩阵;开展创意驱动活动,组织沧州市首届版权作品创意设计大赛,征集作品1073件。举办北方民族乐器产业发展大会,汇聚80余家行业机构以版权乐器产品传承国乐文化;助力文旅消费释能,推动“非遗文创”“河间驴火”“南川老街”等多业态融合版权服务场景建设;拓展合作交流,独立参展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斩获“优秀组织奖”,组织参加国家级、省级赛事展会10余场,借力“吴桥杂技节”“沧州武术节”等品牌平台,助推版权产业内外联动。
为强化版权保护,沧州市坚持协同治理,织密“服务链”,延伸“执法链”,优化“调诉链”,筑牢版权保护全链条格局。健全“行政+司法+行业”协同机制,完善立体服务矩阵,高效化解矛盾纠纷;开展“剑网行动”等专项治理,促进跨部门联合执法检查,形成强大法治震慑;加强法院和司法部门衔接与诉调对接,拓宽“行政调解+司法确认+仲裁裁决”快速维权通道,压缩办案周期,提升办案效能。
“五维协同”让沧州版权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绩:2024年全市版权登记总量突破12.39万件,排名位居河北省第一;培育全国版权示范单位、园区(基地)3家,“全国十大著作权人”1家,市级版权示范单位、园区(基地)10家;形成裘皮服装、工艺玻璃、红木古典家具3个百亿级版权产业集群,带动就业超10万人,版权登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版权+文创+农旅”融合新业态优质发展,“古‘乡’古色神工天巧之旅”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运河区西砖河村等6地入选河北省“100家精品乡村旅游目的地”。
下一步,沧州市将锚定版权强市建设目标,进一步推动顶层设计、版权服务、版权保护、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深度融合,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鲁萍、刘晨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