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你俩报信,救援太及时了”

在京务工的兴隆县杨家台村村民华保健、王连贵,翻山越岭回乡参加救援,并把受灾信息传递出去
“多亏你俩报信,救援太及时了”
7月31日上午,杨家台村村民感谢华保健(左一)与王连贵(左二)帮助他搜救家属。本报见习记者 郭宝强摄
7月31日上午,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镇杨家台村村民华保健和王连贵,在山路上艰难翻越了两个多小时,再次回村参与救灾。河道边,村民范贵军远远迎上,紧紧握住他们的手:“多亏你俩报信,救援太及时了!”
时间回到7月27日晚。一场特大暴雨突袭杨家台村,道路、通信瞬间中断,村庄沦为“孤岛”。
“杨家台大家庭群”微信群里,在外人员的焦灼与担忧不断刷屏。在北京市密云区务工的华保健和王连贵彻夜难眠。28日清晨,两人一拍即合:翻山回村。
28日上午9时,他们带上斧子、镰刀和雨伞,从密云区大城子镇柏崖村出发,不到10公里的路,因暴雨引发的山洪和滑坡变得险象环生。雨势不减,雨伞很快失去作用,两人浑身湿透,索性弃伞前行。
穿越荆棘密林是首道难关,他们的手臂、小腿被划出一道道血痕。横渡暴涨的河流更是惊险。两人用一根木棍相连,互相支撑试探前行。行至大城子镇下栅子村附近时,走在前面的王连贵一脚踏空,洪水瞬间没至胸口。千钧一发之际,身后的华保健用力一拽,将他拉回岸边。
下午2时多,历经5个多小时艰难跋涉,两人终于回到杨家台村。
此时,村党支部书记刘中校正在河对岸组织自救,看到两人立刻挥手呼喊,让他们出去报信。
情况紧急,简单了解村里灾情后,下午3时两人再次向下栅子村方向突围。
傍晚7时多,他们终于抵达有信号的下栅子村。此时,已有闻讯赶来的杨家台村年轻人在大城子镇等候。
迅速集合后,脚部受伤的王连贵留下处理伤口,继续和外界联系。华保健则带着20多位青壮年,第三次踏上那条险路,支援杨家台。
他们边走边用塑料袋、布条做标记。同行的范贵军回忆:“那路真是拿命蹚出来的,最窄处双脚都放不下,脚下就是咆哮的洪水。”当华保健带领大家深夜抵达时,全村人已安全转移至地势最高的村民家中。
29日,接力继续。洪水冲走了大部分物资,天刚亮,华保健带领几人再次出村采购。与此同时,脚伤稍缓的王连贵组织另一批年轻人,背着蜡烛、面包、火腿肠等急需物资,又一次挺进杨家台。
此时,两人送出的受灾信息已经传递到六道河镇。29日下午,武警部队火速驰援。30日清晨,在武警官兵的护卫下,杨家台村受困的百余位村民全部安全转移。(记者李建成、戴绍志 见习记者郭宝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