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北戴河新区:“承载压力”到“跃迁提升”的旅游产业质变突破

在夏季旅游高峰期,秦皇岛北戴河新区平均每日在区游客近5万人。仅阿那亚、渔田七里海度假区和渔岛三大热门片区,双休日单日能吸引游客4万余人次。今年“五一”期间,整个新区假期共接待游客31.99万人次,同比增长16.22%,再次刷新历史纪录。这背后是一场旅游承载力的全方位跃迁。
面对持续上涨的游客热情,秦皇岛北戴河新区围绕“全国滨海旅游目的地”核心定位,锚定生态文旅和产业融合两大主轴,统筹资源、空间、文化和服务,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吸纳”的能力跃迁。
渔田七里海度假区上万人观看表演。渔田七里海度假区供图
空间承载:82公里黄金海岸线实现全域分流
新区依托82公里优质海岸线,构建了“4+1+4”旅游产业新格局,即4大景区(阿那亚、渔岛、渔田七里海、南戴河国际娱乐中心)+南戴河片区+4大度假区(如是海、海纳山、魔法城、阿尔卡迪亚)。多节点联动,疏导核心客流,有效避免景区“爆点式”拥堵。
北戴河新区沿海全貌。朱文斌摄
文化驱动:国际水准演艺文化撬动旅游能级
“旅游+文化”板块正在加速升级。阿那亚戏剧节、海浪电影周、虾米音乐节等品牌活动已跻身国际视野,“阿那亚演艺”更被列入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全年3000余场文化活动拉动全时段人流,文化消费新动能不断释放。而即将亮相的总投资1亿元“山海传奇”全息沉浸式演艺项目,也将成为南戴河片区夜间文旅新引擎。
海边剧场里的演出。阿那亚供图
赛事引擎:打造北方滨海运动高地
“旅游+赛事”同样亮点频现。蔚蓝海岸帆船帆板、沿海风筝冲浪、阿那亚索道滑水等项目全面布局。全国帆船锦标赛、亚运资格赛、新加坡、菲律宾国家队集训地相继落地,“蔚蓝海岸”荣膺“中国户外运动精品帆船运动目的地”,让新区成为全国滨海赛事新高地。
2025年ILCA 亚洲(公开)帆船锦标赛现场。朱文斌摄
消费重构:从观光到度假,从日游到全季
秦皇岛北戴河新区正在完成从“观光型目的地”向“全季度假综合体”的转变。渔田七里海度假区打造“夜游、夜演、夜宴”多元场景,开启“白+黑”运营模式;渔岛景区升级投资10亿元,引入京津冀首个机甲巨兽主题乐园;如是海、魔法城、海纳山等文旅综合体集聚度假功能,构建家庭型、沉浸式旅游体验。阿那亚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入选《时代周刊》“全球百大旅游目的地”,持续擦亮中国文旅高端名片。
今年升级的机甲项目。渔岛度假区供图
配套保障:全维基础设施构筑旅居友好型新区
从交通到住宿,新区全面提质提速。建成“四纵十横”旅游交通网,实现机场、高铁、高速“快旅漫游、便捷抵达”的立体出行。引入万豪、洲际等国际高端酒店20余家,总床位数突破5.4万张;孤独图书馆、沙丘美术馆、猫的天空之城等10余个公共文化空间遍布景区;百余家非遗及国际风味餐厅,让“吃住行游购娱”体验全面跃升。
正在UCCA沙丘美术馆看展的游客。朱文斌摄
质效并举:旅游业发展量质齐升
据了解,2024年秦皇岛北戴河新区共接待游客1174万人次,同比增长13%;实现社会旅游总收入153亿元,同比增长14.4%。产业体量与旅游质量同步提升,背后折射出的是新区从“景点集聚”向“产业集成”的转型逻辑。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的引领下,秦皇岛新区正凭借“资源禀赋+服务跃迁”的双轮驱动,锚定旅游承载力跃迁的“升级版”,朝着“全国滨海旅游新样板”的目标不断迈进。(朱文斌)
来源:北戴河新区党群工作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