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北频道

《河北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政策解读

2025年06月10日17:39 |
小字号

经河北省人民政府同意,河北省自然资源厅于2025年5月23日印发《河北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规划》出台背景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统筹安排海岸带及海洋空间保护与开发活动,助力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省级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1〕50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河北省实际,编制了《河北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

二、《规划》定位

《规划》是《河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专项规划,是一定时期内统筹协调海岸带地区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生态保护修复、产业布局优化、人居环境品质提升的细化安排。《规划》的功能分区、管控规则以及对特定空间、行业用海等的约束性要求,经统筹协调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相关涉海行业规划应与《规划》所确定的空间布局安排和管控要求相衔接。

三、《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包括河北省人民政府管辖海域及无居民海岛和沿海县(市、区)与海洋保护利用活动高度关联的陆域。其中,海域规划范围为新修测大陆岸线至海域管理界线;陆域规划范围依据自然地理边界、开发利用区边界及行政区边界综合划定,由海岸带区域自然保护地、沿海经济开发区、涉海产业用地区和沿海乡镇等组成。

四、《规划》目标指标

《规划》提出到2035年,绿色、安全、高效的海岸带及海洋空间格局基本形成,自然保护地体系及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全面建立,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生产要素配置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滨海特色风貌和人文魅力进一步彰显,安全韧性显著增强,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

《规划》指标体系共5项,其中约束性指标2项,分别是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预期性指标3项,分别是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新增生态修复空间(修复海岸线长度、修复滨海湿地面积)、推进美丽海湾建设数量。

五、《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文本分为十章:

第一章规划背景,包括自然状况、开发保护状况和主要问题。

第二章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和开发保护格局,提出“一廊三岸五岛”的海岸带及海洋空间生态保护格局和“两带三港四区多点”的海岸带及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格局。

第三章统筹海岸带及海洋空间功能布局,包括海洋功能分区、陆海一体化保护与利用空间。将规划海域范围划分为生态保护区及海洋发展区2个一级类,其中,海洋发展区按照主导功能细分为渔业用海区、交通运输用海区、工矿通信用海区、游憩用海区、特殊用海区和海洋预留区6个二级类,并明确各功能区具体管控要求。划定陆海一体化保护空间和陆海一体化利用空间,确定海岸带及海洋空间保护与开发利用方向,实施差异化用途管制。

第四章促进空间资源集约利用,包括集约节约利用海域资源、精细化管控海岸线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海岛资源,明确了海域、岸线、海岛三类要素的分类管控措施及任务要求。

第五章筑牢沿海生态安全屏障,包括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生态系统修复、提升污染综合防治能力,明确提升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的措施。

第六章支撑沿海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括保障陆海集疏运布局、优化渔业空间布局、调控临港重化工产业布局、引导海洋新兴产业布局,明确分类引导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的措施。

第七章谱写人海和谐共生新篇章,包括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推动滨海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明确塑造高品质亲海空间和人文魅力的措施。

第八章打造安全韧性海岸带,包括提升灾害防范能力、强化海洋灾害预警监测及应急处置,明确提高海岸带防范风险、应急处理能力的措施。

第九章海岸带及海洋空间功能指引,将河北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划分为8个区域,明确差异化管控措施。

第十章加强规划实施保障,包括建立健全海岸带综合管理机制、强化规划组织协调、实施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

来源:河北省自然资源厅

(责编:杨文娟、付兆飒)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