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北频道

为用好每一滴南水提供法治保障

2025年04月18日09:02 | 来源:河北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为用好每一滴南水提供法治保障

为用好每一滴南水提供法治保障

——《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管理条例》解读

近日,河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管理条例》,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全国首个专门规范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地方性法规。为什么要为管理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立法?如何确保来之不易的南水得到有效利用?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用立法为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上一把“安全锁”

河北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省份,没有大江大河过境,水资源短缺矛盾突出。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改写了河北的供水格局。

4月11日,河北水务有限公司,一张工程线路图引人注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漳河进入我省,从南向北分出邢清、石津、保沧、廊涿4条大型输水干渠,干渠下的输水管道犹如毛细血管,遍布广袤的华北平原。

“我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线路总长2056公里,受水区域涉及7个设区市、雄安新区和定州市、辛集市,覆盖92个县(市、区)。”河北水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源源不断的南水已成为受水区5400万人生产生活的主力水源。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确保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安全平稳运行,就是守住了我省用水的生命线。”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千里南水润燕赵,每一滴都要精心保护。早在2015年,我省就出台了《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供用水管理规定》。但因配套工程线长、点多、覆盖面广,一些问题随着时间推移和经济社会发展而日益凸显。

“去年我们先后到4条干渠涉及的6个设区市和定州市、辛集市调研,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配套工程周边环境治理、保护范围划定、水质保障等方面,比如有的地方垃圾点设置不合理,有的地方截污导流工程建设有待提升等。”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袁任新说,这些问题一地一域难以独自解决,需要通过地方立法进一步予以规范。

翻开新出台的《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管理条例》,6章48条内容按照保障“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的思路,对我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设施管理和保护、水量调度和供水管理、水质保障和法律责任等作出详细规范。

“通过立法为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保驾护航,这对保障工程良性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袁任新说。

明晰各方责任,保障水质安全

河北泓宁供水有限责任公司东汪水厂位于宁晋县城东南部,承担着为附近28万余名城乡居民供水的重任。4月11日,记者来到这里时,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每日例行的水质检测。

“水厂的水源来自石津灌区一干渠。经过层层净化工艺处理后,我们会对制出的水进行检测,确定浊度、pH值、余氯量等指标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水厂水质化验室负责人张洁说。

水质安全是配套工程“三个安全”的重中之重。怎样把好这道关?

按照“日常监测—防治污染—污染处置”的思路,条例建立起了一套严格的防污监管体系——

在水质保障方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配套工程运行机构、受水区市县政府需分别开展明渠段水质监督、定期水质监测和环境污染风险调查评估。

在控制污染源方面,条例根据配套工程水质风险主要集中于明渠段的实际,要求统筹规划渠道两侧城乡排水、道路建设和项目施工,防止沥水、垃圾和其他污染源进入渠道。

在应急处置方面,相关单位和部门应编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及时报告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水质安全。

“条例进一步明确了保障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安全运行的各方责任,有助于推动配套工程管理职责更加清晰,形成高效的管理合力。”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工作人员高志轩说。

穿跨邻接项目指穿越、跨越、邻接南水北调工程的各类建设项目,如桥梁、公路、铁路、地铁、管道、缆线等,在建设时可能会对配套工程安全运行造成影响,进而影响供水安全和水质安全。如何兼顾保护与发展?

“条例中明确,建设单位应当与配套工程运行机构就防护方案、施工方案、保护措施等事项进行协商。协商不成或者6个月内达不成一致意见的,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协调决定。”在高志轩看来,这为妥善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推动南水资源合理分配、高效利用

截至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向河北供水233亿立方米,为我省水生态水环境发生“蝶变”注入了强大水动力。

南水奔涌而来,如何做到合理分配、高效利用?

4月11日,在河北水务有限公司石家庄管理处,工作人员紧盯输水工程自动化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着下辖6个管理所的入水瞬时流量。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赵晓龙告诉记者,根据我省制定的水量分配指标,他们统一对责任区域进行供水调配,并对水量进行综合统计和检定校准,确保各地按时按需、保质保量获得南水。

“水量调度是配套工程供水用水的前提和保障。条例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度计划对接,将我省多年形成的实践经验上升为法规。”高志轩说。

实行水资源统一调度,条例鼓励受水区利用本地水库、地下水源地开展南水北调水资源存蓄。朱庄、岗南、黄壁庄、王快、西大洋等水库作为配套工程的补充和备用水源,参与配套工程供水调度。

各地的用水量如何确定?

每年9月30日前,由设区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年度用水计划建议,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相应计划和可配置水量,统筹制定年度水量调度计划。

配套工程供水价格关系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经过广泛讨论,条例在修改过程中增加了供水定价有关内容,明确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实行统一供水价格。制定或者调整供水价格应当听取经营者、消费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目前我们正认真学习研究条例内容。”河北水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将按照条例要求,从工程运行维护、执行水量调度、加强水质监测、做好应急调度等方面加强工作,以实际行动保障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记者霍相博)

(责编:林福盛、方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