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北频道

以爱为翼,点亮特殊生命的光

——唐山容大特教中心“双向延伸”融合教育纪实

2025年04月16日17:39 |
小字号

早上10点,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林西商贸城的“憨憨梦工厂”飘出阵阵奶香。“唐宝宝”洋洋(化名)将最后一盘纸杯蛋糕送入烤箱,转身对着直播镜头羞涩地竖起大拇指。这个曾经因唐氏综合征辍学在家的男孩,如今是唐山容大特教中心抖音账号的“明星主播”,叔叔阿姨纷纷刷着弹幕夸赞“孩子们太棒啦!”“急需知道怎么预订!”与此同时,在几百米外的学前康复部,学前班的老师们每天都会带孩子们进行沟通与认知训练。

这样的故事,经常在唐山容大特教中心上演。从1962年聋哑学校的砖瓦房,到如今占地超万平方米的十五年一贯制特教综合体,这所学校用63载光阴编织着一个关于尊严的故事——让每个生命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小脚丫蹦跶记:从蹒跚到奔跑的魔法

在唐山容大特教中心的感觉统合训练室里,被确诊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小蕊(化名)正在10厘米宽的平衡木上练习“企鹅漫步”。刚到学校的时候,她只能在上面站立3秒,经过两周训练后,现在可以走20步。“这是感觉统合训练,可以提升孩子们的平衡能力和本体觉。”康复教师刘丽娅在旁边解释。

这间教室就是“融爱园”学前康复部的一部分,承载着学校自1989年开设学前班以来的初心——通过早期干预,为特殊儿童的人生创造更多可能性。

回溯历史,作为唐山市最早的一批特殊教育学校,容大特教中心自1962年建校以来,始终走在改革前沿。“当年只有7个孩子,但‘教育康复一体化’的理念在那个时候已经萌芽。”唐山容大特教中心校长王欣说。2024年,学校在唐山市政府和区政府的支持下,建成占地389.55平方米的现代化学前康复部,配备感觉统合训练室、专注力训练室、个训室等专业空间,为0至6岁儿童提供黄金干预期支持。

“目前学前部有12名学生,其中全日制的有8名,半日制的有4名,孩子们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语言障碍、注意力缺陷以及孤独症等。每个孩子都有专属的IEP(个别化教育计划)。”王欣展示着小蕊的康复档案:每周三次绘画康复课、三次运动康复课,除此之外还有专注力训练和一对一的沟通与认知训练等。

“起初学前的课程以个训为主,孩子们有课就过来,但是后来我们发现,有些孩子的情况并不严重,让他们尽快回到普校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王欣说。于是,在2023年正式设立学前康复部时,容大特教中心就分设了全日制班和半日制班。

除了校内专业的康复团队,容大特教中心还争取到了当地医院的支持。2017年,医院为学生开设“绿色通道”,提供医疗和康复一体的服务。“有这方面需求的孩子,在每天下午上完两节课后,由家长带到医院进行精准康复,这部分费用由政府承担。”学前部主任赵希媛介绍。

到目前为止,学前部已经有2个小朋友经过康复治疗和学习回到了普通幼儿园,这种“嵌入式融合”已惠及30多个家庭。

嘿!和普通课堂击个掌

“普特融合实际上是对教学和管理的考验。特殊孩子如同一面镜子,能够映射出学校对于‘融合’的理解、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管理方面是否平等。”王欣说。

目前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现象比较普遍,但是大部分普校都缺乏融合教育的专业支持,很难为特殊儿童提供充足的保障。面对困境,容大特教中心选择了一条破壁之路:不是简单地将孩子推向普校,而是打造可进可退的融合教育生态圈——普特融合实验班,努力实现“学科课程+康复训练+兴趣培养”三轨并行。

走进普特融合实验班,场景令人动容。在10人小班内,语文老师李青正在用普校教材讲授《荷花》。不同于传统课堂,她手中的教案标注着密密麻麻的符号,其中,绿色三角代表需拆分讲解的长句,红色圆圈提示需搭配实物演示的概念。

“我们的孩子们可能有智力边缘、多动症、感统失调甚至是孤独症谱系障碍等问题,因此在分析课标和市内近几年的测试卷的基础上,我们保留了基础知识,减少或者删除拓展性、拔高性的教学内容,从而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李青拿着一名学生的作业本介绍。作业本上写满了老师布置的9道题,字迹端正,并且在有错误的地方认真做了修改和总结。

在普特融合实验班的课堂外,另一种充满活力的融合正在悄然展开。每天下午第一节课的铃声响起,孩子们便在老师的带领下奔向自己心仪的兴趣课堂。轮滑教室里,16岁的智力障碍男孩小磊(化名)正专注地调整护具,他的轮滑鞋在地板上划出流畅的弧线;书法教室里,墨香氤氲,患有语言障碍的彤彤(化名),正一笔一画地临摹着自己的名字。

这些打破班级界限的兴趣课堂,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擅长的领域找到自信与快乐。如今,学校的兴趣课已涵盖轮滑、旱地冰壶、书法、陶艺、舞蹈、空灵鼓等多个项目。

烤箱和陶泥:为梦想加点技能

2021年,教育部等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强调要大力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着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特殊教育”“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增设职教部(班)”。

2022年,唐山市提出发展学前特殊教育、高中阶段特殊教育的“双向延伸”规划,明确“特殊教育学校双向延伸建设项目要优先列入县(市、区)政府年度投资建设计划,重点支持,加快建设”。

在唐山市政府和古冶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容大特教中心将普通高中班扩建为普通高中部和职业教育部。

学校深谙“授人以渔”的真谛。早在1999年,当听障学生在校办工厂制作粉笔和红领巾时,职业教育便以朴素的形式在这里扎了根。如今,学校的职业课程与时俱进,烘焙、洗车、擦鞋、陶艺、按摩等,应有尽有。

在唐山容大特教中心,当孩子们走出康复部时,他们的人生轨迹并未止步于基础能力的培养——飘散着烘焙的黄油香气与陶泥的清冽气息,都在诠释着他们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但是职业教育的深化之路仍然充满挑战。

2017年,毕业生小萱(化名)被推荐做保洁工作,负责打扫办公楼区域及地下车库的卫生。但是当学校回访时得知,小萱不能灵活地完成保洁工作,不会躲避车库的车辆,每天还要有专人指点和看护她。

这如同警钟一般敲醒了职教团队:孩子们在课堂习得的知识如果不能转化为职场的技能,那么一切都会变得毫无意义。

于是,学校将“9+1”职前班升级为“9+1+1”模式,即在九年义务教育后增设三年职教体系,第一年为校内职业培训,第二年为校外实训基地锻炼,第三年为校企合作实践。在这一构想下,容大特教中心职业教育部实训基地于2024年9月落成,建筑面积达389.55平方米,装备齐全,功能丰富。

与怡然颐养养老院达成的订单培养协议更显示出学校的良苦用心。为了使教学内容和工作需求接轨,职教团队实地到养老院考察、学习具体工作的要求和标准,之后将“铺床单要像翻书一样”等具象的指令写到教案中,并设计出带有色块标记的练习床具。这样化繁为简的教学智慧,让即将入职的孩子们提前掌握了工作场景的“通关密码”。

“在我们特教人眼里,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不仅是就业率的那几个数字。”王欣表示,“孩子们能被接纳、认同才是我们最高的追求。”(曹书娟)

来源:河北省教育宣传中心

(责编:张晓博、付兆飒)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