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脑”创造美好生活

“城市大脑”创造美好生活
雄安新区物联网平台“云端”治理,居民有了“云保姆”
3月23日,雄安新区容东片区独居的刘大爷因感冒身体不适,正在家中休息,社区工作人员小李急匆匆敲开了家门:“大爷,看您家水表8个小时没动静,过来看看您需要帮忙不?”刘大爷乐呵呵地说:“没什么大事儿,就是感冒了,躺了一天。”原来,城市物联网平台监测到老人家里长时间没用水,自动发出了关怀提醒。这个充满科技和温情的时刻,正是雄安“城市大脑”带来的日常一幕。
作为雄安新区“四平台”之一,由中国移动河北公司承建、中移物联网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雄安新区物联网统一开放平台,目前已接入112类感知终端,服务着雄安新区新建片区超15万居民的便捷生活,为雄安新区“城市大脑”打造智慧底座,开启了城市管理现代化与民生服务智能化的新场景。
从“爬楼抄表”到“通过平台获取实时数据”
王师傅以前是水务公司的抄表员,每月要爬楼,手动记录居民家的水表数据。“夏天一身汗,冬天冻得手发抖,有时候住户不在家,还得跑好几趟。”王师傅说。
但现在,抄表员的工作变成了全数据化管理,由专业人员从数据平台就可以获得实时数据。“哪家用水异常,系统自动预警,我们直接联系住户,效率高多了。”王师傅介绍道。
据中国移动技术人员介绍,这套多表集抄系统是第一个基于雄安新区物联网平台打造的实际应用,也是全国首个城市级多表集抄智慧应用,不仅方便了居民,还帮企业节省了人工成本;燃气公司能远程监测用气安全,减少事故风险;社区物业可以提前发现管道老化问题,避免爆管停水……
“这个超级物联网平台就像给城市装了‘超级大脑’,让城市‘会呼吸、会报警’。”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
一键查询、一键缴费,平台成了“生活管家”
“以前查水费要下载一个App,燃气费还得再下一个,手机里是各种缴费小程序。”家住雄安新区容东片区的赵女士说。
但现在,她只需要打开“雄安缴费通”微信小程序,水、燃气、暖气,一键查询、一键缴费。“上次家里水管漏水,是物业打电话通知的,说是系统自动报警了。”赵女士说,以前家里漏水,可能要好几天才能发现,现在系统实时监控,问题刚出现就能发现并及时解决。
“雄安缴费通”是基于雄安新区物联网平台打造的多表集抄缴费平台,这个平台除了将生活缴费查询管理化零为整外,还有更多智能服务功能:水管漏水,地下传感器秒级报警;独居老人用水情况,送上“云”监测……
中国移动的技术团队连续36小时奋战,给城市做的这场“大脑移植手术”,以“零失误、零故障、零影响”完成了数据割接,把90万个传感器数据安全迁移到国产化平台上并确保了民生服务不间断。“以前,这些数据分散在不同公司的系统里,现在实现了‘一网统管’。”中国移动技术人员说。目前,“雄安缴费通”已经有10万用户,每天超过1万次访问,真正成了城市生活的“大管家”。
独居老人的“云保姆”,比儿女还细心
刘大爷今年72岁,儿女在外地工作,一个人住在容东片区。自从家里装了智能水表,刘大爷就使用上了这套系统的“独居老人关怀模式”。
4小时没用水,系统记录;8小时没用水,系统自动通知社区,工作人员将上门查看;燃气一直开着,系统会报警,防止意外发生……
刘大爷的女儿表示:“我在外地工作不能时刻陪伴老人,家里的用水用气安全也是我经常担心的问题,现在有了这套智能系统,感觉比我们做儿女的还要细心。”
伴随着雄安“城市大脑”的功能越来越完善,未来居民的“智慧生活”究竟长啥样?
中国移动河北公司相关负责人这样描述:早上7点智能路灯随着天亮自动调暗,省电又环保;道路上垃圾桶满了,会自动通知保洁员,街道永远干净;下班回家,空调提前启动,进门就是舒适的温度;深夜时分,水管压力自动调节,避免凌晨爆管扰民……
雄安新区的这套物联网系统,不再是冷冰冰的传感器和数据,而是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当科技真正服务于人,未来的生活会更安心、更美好。(李雨晴、刘博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