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警察,就得有股子钻劲儿

【人物档案】张学旺,男,1993年生,中共党员,现任邢台市公安局襄都分局党委委员、情指中心负责人。参加公安工作以来,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个人嘉奖2次,曾获评邢台市“百佳民警”“扫黑除恶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2024年,获评省公安厅“警徽闪耀河北榜样”典型选树宣传活动“年度榜样民警”。
他是刑侦战线的“尖兵利刃”,也是平安社区的“神经末梢”,更是初心不渝的“拼命三郎”。他用智慧、勇气和担当,书写着新时代人民警察的忠诚与奉献。
张学旺正在进行每日警情研判。襄都分局供图
追光者:刑侦战线的“尖兵利刃”
“干警察,就得有股子钻劲儿!”这是张学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17年,他刚到邢台市公安局襄都分局刑警大队,便立下了“以破案衡量自己”的目标。
分析研判、摸排踩点、抓捕审讯、加班熬夜……在朝霞与夜幕之间,张学旺从一名“新手小白”,迅速成长为侦查破案的行家里手。在他看来,刑事侦查不仅是体力的较量,更是智慧的博弈。
每一次侦查办案,他总是多看一眼、多想一点,凭借年轻人特有的敏锐,善于创新破案手段,从细微处挖掘线索,在迷踪中抽丝剥茧……在参与侦破的130余起案件中,他还总结出一套“三精工作法”:精准分析线索、精密串联证据、精确锁定目标。
“警察是黑夜中的一道光,在与黑暗的交锋中拨云见日,让群众看到光明、看到正义……”这是张学旺曾在刑侦工作日志里写的一段话。在他的日志里,密密麻麻的字里行间记录着每一起案件侦破的心路历程。
“侦查研判思维敏锐,攻坚克难屡建奇功。”这是刑侦大队同事对张学旺的一致评价。
2024年9月,张学旺与同事研判小区监控。襄都分局供图
2019年初,张学旺所在的辖区发生2起沿街门市被盗案件,为了尽快破案,他全身心投入到案件侦破中,立即开展深入细致的梳理。犯罪嫌疑人精心伪装,变换作案服装,逃跑路线也刻意改变,意图干扰警方侦查方向。面对侦破工作的重重困难,张学旺夜以继日地分析研判,凭借对犯罪心理的深刻理解和作案细节的敏锐捕捉,从看似无关的作案手法中,终于发现了案件关联的蛛丝马迹,初步判断2起案件系同一人所为。为了锁定嫌疑人,他多次重返案件现场,对盗窃犯罪过程进行反复推演,最终将目标锁定在曾因盗窃入狱的王某身上。为了确保抓捕的准确性,他又对王某入狱前的盗窃手法和生活习惯进行了详细了解和分析,最终确认了王某的犯罪嫌疑。在成功抓捕王某后,张学旺顾不上休息,又马不停蹄地展开追赃工作,并顺藤摸瓜一举抓获涉嫌销赃的蔡某,最大限度为受害者挽回了损失。
守护者:平安社区的“神经末梢”
“社区警务不是坐等报警,而要主动感知风险。”2024年,张学旺担任新华北路派出所负责人后,他的笔记本扉页写着这样一句话。
2024年7月,辖区一家烟酒店被盗,张学旺带领民警跨市追回价值15万元的白酒,前后仅用了不到7个小时。店主特意送来锦旗致谢,激动地说:“张所长,你们真是破案神速!”
2024年11月,烟酒门市店老板向张学旺赠送锦旗。襄都分局供图
“我们就是要让群众感受到,警察就在身边!”张学旺对同事们说。
面对基层治理中“案结事不了”的难题,张学旺创新构建“四方调解”体系:派出所搭台、法官释法、律师析理、调解员融情,形成“法律约束+道德感化”的双轨机制。
2024年6月,辖区内某小区爆发了一场“噪音危机”。住户李某因健身噪音问题与楼下王某的矛盾再次升级,双方剑拔弩张,甚至扬言要“拼个你死我活”。为了尽快掌握情况,化解这场潜在的冲突,张学旺迅速前往社区,登门耐心倾听双方诉求。李某无奈地表示,迫于工作繁忙,他只能在夜间在家进行健身,使用器械时难免会发出一些声响。他坦言自己已经尽力控制,尽量不影响他人,但楼下邻居王某却屡次上门,指责他扰民,甚至不让他锻炼。“自从楼上开始晚上锻炼,我家就成了‘噪音集中营’,叮当声不绝于耳,有时声音大得吓我一激灵!我跟他说过好几次,他就是不听,物业、社区也反映过了,实在没办法才报的警。”王某满腹委屈地向民警倾诉。
“这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邻里纠纷,更关乎着社区的和谐稳定。”厘清了问题症结后,张学旺主动联系驻所法官、驻所律师和调解员到派出所开展调解工作。他和驻所法官、律师从各自的专业角度,深入剖析了这件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给双方带来的困扰和潜在影响,调解员悉心倾听,耐心疏导,让双方感受到派出所对他们的重视和关心,并引导他们共同寻找解决之道,化解心中的“疙瘩”。经过四方不懈努力,原本剑拔弩张的李某和王某逐渐冷静下来,开始理性沟通。最终,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李某调整健身时间,避开王某休息时段,同时加装隔音垫,以减少噪音影响。“张所长,您真是把事想到我们心头、办到我们心坎里了。”李某心中的怨气一扫而空,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答卷人:初心不渝的“拼命三郎”
从刑侦尖兵到治理先锋,张学旺始终保持着“归零心态”。“每解决一个难题,我就告诉自己,下一个挑战又来了。”张学旺说。
他的办公室挂着辖区二维地图,130余个重点部位标注着不同颜色的风险等级;手机里存着238位社区骨干的联系方式,随时接收最接地气、最热乎的一线“情报”;每周五雷打不动召开警情研判会,用他的话说:“平安建设就像绣花,针脚密了才不会有漏洞。”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顺德北路早市,喧闹的人群便开始涌动。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总能看到张学旺的身影。自从来到新华北路派出所,他便把辖区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角落,都当成了自己的“责任田”,每天都要走一遍、看一遍。“只有把辖区情况摸透了,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张学旺如是说。
这份责任与付出,也赢得了辖区群众的认可。“张所长又来‘溜达’啦!有您在,我们都觉得安心,都不用打电话报警了,直接在街上就能找到您!”这是附近小区保安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正是对张学旺工作的最好肯定。
“张所长,您怎么这么拼啊!”新入警的小刘好奇地问。张学旺闻言,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咱们当警察,守的是平安,护的是百姓,群众的事儿,那可比天大,容不得咱有半点马虎!”
有人好奇,为何张学旺总能在工作遇到瓶颈时,有“秘诀”使难题迎刃而解。他回答说:“秘诀嘛,说来也简单,一靠脚底板,走遍辖区,走进群众心里;二靠新科技,摸清治理规律,让科技为我们插上翅膀;三靠铁肩膀,扛起该扛的责任,守护一方平安。”
新型警务模式改革,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在情指中心这个崭新的舞台上,张学旺将始终牢记“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坚持以智能化为引擎,创新“情指行”一体化实战体系建设,致力于强化社会治理新格局。
这或许就是新时代青年警察的成长密码——在理想与信念的照耀下彰显忠诚,在奉献与守护的行动中坚守初心,用责任与担当默默耕耘,让平安之花在希望的热土上绚丽绽放。(赵红卫)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