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文明新风尚 焕发乡村新气象
弘扬文明新风尚 焕发乡村新气象
——河北省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在巨鹿,新时代红娘服务队队员说媒不要钱,婚事简单办;
在青县,201家“孝老食堂”长期服务特殊困难老年人2000多名;
在饶阳,197个村全部制定村规民约,常态化开展“村规民约我践行”宣传;
…………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
近年来,河北省把移风易俗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高位推动,加强统筹协调。
全省持续开展“我是文明市民、要为城市争光,我是燕赵儿女、要为河北争气”活动,推动全社会破除陈规陋习、培树文明新风。每年省委一号文件,都将开展移风易俗作为推动农村社会治理、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抓手。
今年以来,河北省各地紧紧围绕高额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进一步树立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涵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村规民约,约出乡村新风尚
走进河间市诗经村镇二十里铺村,“22条约定”悬挂在村委会的墙上、滚动播放在广场电子屏上。
“婚礼车队控制在轿车6辆以下,其他车辆一律为客车;烟价格控制在10元以下……”“22条约定”的全称叫《二十里铺村红白事改革制度》,包含12条白事、10条红事规定。
二十里铺村党总支书记王志强介绍,最初是因为不时有村民找他反映,红白事攀比厉害,办一次事下来,单是吃喝就要花至少3万元。
改革,村民都同意。但怎么改,意见总是不统一。村里反复开会商讨,最终确定了这22条。如今,“22条约定”在二十里铺村被广泛认同。
村规民约是倡导文明新风、推动移风易俗的有效载体。
河北省各地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将治理天价彩礼、薄养厚葬、攀比炫富等婚丧陋俗列入其中,规范日常行为,维护公序良俗。健全红白理事会,切实发挥刹歪风、正民风的作用。截至目前,全省53483个村(居)已全部建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覆盖率实现100%。
“移”出文明范,“易”出新风尚。各地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作用,组织群众对陈规陋习和不文明、不道德行为进行评议,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
从“小切口”入手,引导群众向善向美
在巨鹿,说媒不要钱,婚事简单办。
2017年以来,巨鹿县探索公益红娘免费说媒,指导爱心人士孙彦群牵头成立巨鹿县红娘协会。今年以来,该县设立公益相亲点,以免费说媒切入,引导零彩礼、低彩礼,推进婚事简办。
全县291个村都有联络员,给公益红娘提供信息,县里还在“巨好办”综合管理平台上开辟红娘服务板块。
如今,巨鹿经验在邢台市及全省推广开来,全省90%以上的县(市、区)都建立了公益红娘队伍。
文明实践的主阵地在基层,基层创新是移风易俗的源头活水。
近年来,全省各地在实践中不断推动移风易俗,坚持从“小切口”入手,引导群众向善向美。
2021年,河间市、肥乡区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借势发力,先后确定雄安新区等62个省、市、县级婚俗改革实验区,探索婚俗改革的方法路径。
武安市通过建立陈规陋习整治信息填报平台,实施婚丧信息“双提醒、双提交”,全市2万多名党员干部均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严控婚丧嫁娶规模和标准,全市婚丧事宜大操大办问题明显改观。
而在青县,“孝老食堂”不仅让老人乐享幸福“食”光,也带来了文明新风。
2020年12月,该村自发创建“孝老食堂”,老人们在这里不仅吃得舒心,还能参加娱乐活动。截至目前,全县建成投用“孝老食堂”201家,服务老人2000多名,又拓展了助洁、助医等服务,惠及老年人超万名。
小食堂汇聚大民生。近年来,河北省各地推广“孝老食堂”做法,发展农村助餐服务,融合开展洗衣、理发、义诊、书法绘画等文明实践活动。
辛集市的“爱心小院”里,不仅为2000多名老人提供近5万次助餐服务,还组织12个社会组织的志愿者,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日为老人提供义诊、义剪、按摩等20多项服务。
通过“小切口”,推动文明行为养成。
为有效引导回迁居民尽快完成从“村民”到“市民”的转变,雄安新区容东片区依托智慧社区平台,自2022年7月起推行居民文明指数积分项目,发动居民主动参与城市管理、社区治理工作。
邯郸市峰峰矿区成立餐饮行业“光盘行动联盟”,积极推广“半份餐”“小份菜”“代打包”等特色服务,逐步推行“文明用餐积分制”,就餐顾客只要践行“光盘行动”,即可获得“光盘”积分,兑换打折餐券、菜品饮料等,餐桌上的浪费得到有效遏制。
培树典型,让身边事影响身边人
定兴县定兴镇李家庄周桂香家庭践行村规民约、女儿零彩礼出嫁的故事,让村民们深受触动。该县有关部门三次邀请周桂香到相邻乡镇作故事分享,在全县推广她的好做法。
讲讲咱村的那些事儿,说说身边的这些人。今年4月以来,全省各地广泛开展“‘双争’有我·咱村的那些事儿”村规民约故事讲述活动,持续深入弘扬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学有榜样,行有示范。
全省各地发挥评比推选引领作用,广泛组织开展“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和“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等评比活动,通过宣传凡人善举,用身边人身边事影响和带动群众。广泛运用道德红黑榜、善行功德录、好人榜等,促进农村形成崇德向善之风、勤俭之风、文明健康之风。
以涵育乡风文明、推动移风易俗为目标,石家庄市藁城区推广建设“德善驿站”,通过积分制引导群众自觉主动参与基层治理,持续提升道德素质。
围绕好人好事,盐山县边务镇由各村“两委”干部、道德评议会成员进行评议,并在“夸夸墙”张贴宣传,营造人人参与、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沁润人心、成风化俗,各地利用文化墙、宣传栏、文化广场等基层各类宣传载体和文化阵地,打造移风易俗文化长廊、主题公园、家风家训馆等“微阵地”,广泛宣传文明和谐健康理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创作推出反映移风易俗内容的文艺作品,以歌曲、小品、相声、小说等形式宣传喜事新办、勤俭节约等内容,引导群众自觉破除陈规陋习。(记者薛惠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