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界保尔”:装上假肢,我还能当警察
【人物档案】王海涛,1981年生,2004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任邯郸市公安局丛台分局苏曹派出所民警。他在出警过程中身受重伤双腿截肢,被认定为四级伤残。他身残志坚,毅然戴着假肢重返工作岗位。十五年来,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从警初心。曾获评邯郸市优秀人民警察、邯郸市百佳(十杰)“青年之星”、邯郸市优秀(杰出)青年岗位能手、丛台区十佳政法干警等。
王海涛
历经两年时间的治疗和康复,王海涛不仅戴着假肢重新站了起来,而且重返工作岗位,从一名社区民警转成了户籍民警。至今,他已在户籍岗位坚守15年。
那个夜晚,王海涛一直记得。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几乎将他的人生摧毁。那一年,他26岁,还有一个月,就要结婚。
深夜出警 一条腿被生生撞断
2004年,刚满23周岁的王海涛从河北省警校毕业到邯郸市公安局丛台分局苏曹派出所担任社区民警。日常工作里少了些“刀光剑影”和惊心动魄,更多的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聊的是家长里短,理的是人情冷暖。
“我在警校学的是刑侦专业,当一名打击犯罪的铁血刑警,是我的最大梦想。”虽然现实和梦想有些差距,但王海涛坚信,不管做什么,只要用心用情去做,同样可以出彩。
不过有时候,警校学习的专业技能,王海涛也能派上用场。追踪盗窃案件、查找犯罪嫌疑人,处理这类警情,王海涛总是眼光敏锐,判断果断,凭借着出色的能力,年纪轻轻的他被公认为所内主力。
接警、出警、办案,王海涛踌躇满志,展望着在工作岗位上施展抱负,有所作为。然而,所有美好的期待都在2007年的10月4日,发生了重大转折。
“我要报警,这里有人抢劫,麻烦你们能不能赶紧过来……”晚上十一时,接警电话响起,辖区内发生一起抢劫案。电话里,市民语气慌张,情况紧急,王海涛和同事立即驱车赶往案发现场。
行驶到北环交界处时,一辆司机醉酒驾驶且逆行的车辆从正面狠狠地撞上王海涛乘坐的警车,一声巨响,坐在副驾驶的他,左小腿当场被生生撞碎,右小腿也被削得只剩下骨头,人直接昏迷了过去。等他醒来时,双腿被纱布紧紧包裹着,还没问怎么回事,剧烈的疼痛又让他再次昏迷。
随后的一个月里,王海涛经过多次手术,但不幸的是,残肢处发生感染,引发败血症,高烧不退。一时间,能不能保住双腿已经不再重要,保住性命成为一家人最深的期盼。
为求最后一丝生机,一家人带着王海涛前往北京。治疗期间,趁着换药的间隙,他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右腿,整个小腿骨上没有肌肉,只有骨头。“麻烦快点包扎好,我不敢看。”王海涛说,这是车祸后第一次面对,心里特别触动。
正是踌躇满志意气风发想要在工作岗位上大展身手的年龄,正是幸福满满筹备婚礼期待开启人生篇章的时刻,这场车祸,让王海涛的人生陷入黑暗和无望。看着突然间憔悴衰老的父母双亲,他强忍着钻心的疼痛,不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难过悲伤。
后来,历经十多次大手术,数不清的小手术,王海涛的双腿最终没能保住,被认定为四级伤残。
重新归队 分局第一个男户籍民警
“失去了双腿,但能保住命,已经算是万幸了。”凭借远超常人的乐观,王海涛从心里接受了这个现实。经历过无数辗转难眠的夜晚后,他告诉自己:“我决不能放弃,我要努力活着,重新站起来!”
然而,戴着假肢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要比想象中艰难。王海涛戴着假肢,反复练习,摔倒、爬起,摔倒、爬起……残肢与假肢摩擦出血、发炎,王海涛却始终坚持。就这样,凭借坚强的毅力,他从站立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往前一步、两步、三步……终于,车祸一年半后,他可以靠着假肢行走了。
重新站了起来,让王海涛对生活有了信心,也让他萌生了重返工作岗位的念头。很多人不理解,劝他说:“你在家歇着什么待遇也不少,还上啥班呀?”但是王海涛还是坚持要去。“因为心里还有那股劲儿。我的姥爷和爸爸都是警察,从小耳濡目染,我就一心就想当个警察,大难不死还有机会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多好!”
王海涛在户籍室为群众办理户籍业务。邢自强摄
2009年春节,所长和同事到王海涛家里探望。大家看到王海涛身体恢复得不错,由衷感到高兴,拍着他的肩膀说:“海涛,我们都等着你归队呢,换个岗位咱们再一起战斗!”
过完年,王海涛重新穿上了警服,回到了派出所,不能再从事外勤工作,由社区民警转为了户籍民警,成为当时整个丛台分局的第一个男户籍民警。
有一次市里开户籍民警培训会,王海涛是唯一的一名男民警,一群大姐笑着:“我们都是绿叶,你才是红花。”那一刻,王海涛特别尴尬,也有一些难过。回到家和父亲聊天,父亲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工作环境变了,内容也变了,你要不断学习和调整自己,既然选择回到岗位,就要全力去做好。”从那时起,王海涛的心态发生了很大转变。“是啊,在哪个岗位,都可以为人民服务,虽然我不能再参与案件侦办,但我能做的还有很多,我要对得起身上的这身警服!”
201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王海涛带着辅警每天到社区上门入户。因为戴着假肢行动不方便,上台阶必须紧紧扶着栏杆,跌倒、摔伤不知多少次。而假肢和残肢摩擦时间过久,会经常出血化脓,回来后他就躲到办公室里涂抹药膏,然后继续工作。
工作间隙,王海涛对长时间佩戴假肢的腿部进行按摩。邢自强摄
十几年上门路 假肢修了又修
苏曹派出所户籍辅警何伟在17年前的那个深夜,曾和王海涛一起出警,腿部受伤被认定为九级伤残,腿部一到阴天下雨就胀疼。“海涛哥的伤比我严重多了,他受的折磨不是三言两语能形容的。但他很乐观,尤其干工作的那股劲儿,真让我佩服。”
有一次,王海涛和同事到辖区河西村进行核查,听村委会反映,说村里有个小伙子叫王成彬,三十多岁,因为脑瘫一直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想给他办个残疾证和低保,结果发现他没有办理过身份证。王海涛一听,心里有些触动。于是决定上门给王成彬办理身份证。当天,他买了一些生活用品,带着相机和同事一起来到王成彬家里。
看到王成彬住的房子又阴又暗,他就躺在一张用铁管焊接的床上,动弹不得。王海涛走到他身边,一边轻轻地整理了一下他的衣服,一边笑着说:“小兄弟,我是派出所的王海涛,我来给你拍个身份证照片。”可是,王成彬毫无表情。为了把照片拍好,同事和他的家人拿着棍子在铁床上这边敲敲,那边敲敲,想方设法吸引他的注意力,王海涛走过来转过去地赶紧抓拍。忙活了半个多小时,照片终于拍好了。回到所里,王海涛给王成彬掏了临时身份证和身份证的费用。从这以后,王成彬成了大家的牵挂,逢年过节,王海涛和同事们经常买上东西去他家里看看。
7月6日,王海涛在社区进行走访。邢自强摄
2016年,邯郸市开展户口整顿入户访查专项行动,王海涛所在的苏曹派出所辖区面积大,人口众多,他得挨家挨户调查走访。为了按时将工作落实到位,保障全局这项工作的整体推进,王海涛咬牙坚持,给自己每天定目标,定任务,完不成就加班加点到深夜,最后他负责的这项工作在全局保质保量地提前完成。同事们都说:“他的身上有一股子钉钉子精神。”
有一次,市民张某来所里给孩子申报出生,因为父母民族不同,需要夫妻双方到场签订民族确认书,但孩子的母亲刚生产完不到十天,身体虚弱,不能到场,孩子又因为办理医保急需户口。
“群众不方便,那我们就上门。”王海涛带领辅警来到孩子家里,了解清楚孩子父母情况及给孩子民族落户意愿后,指导家长签订确认书,然后马不停蹄地回到所里办理好了户口。
时光匆匆,转眼间,王海涛当户籍民警已经十五年,为群众办理户口迁入迁出业务超过万人次,办理身份证业务万余人次……而陪伴他的假肢,磨了一截又一截,修了一次又一次。
“我就是普通的户籍民警,但每次帮群众解了难事、办了好事,看到他们的笑脸,听到他们的夸赞,我特别有成就感。”王海涛言语质朴却掷地有声,“不管今后做什么,我都会全力以赴,我要在平凡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我坚持的意义,也是我无悔的选择!”(路小英、刘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