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河北省“最美医生”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刘晓云

近日,河北省委宣传部、省卫健委、省总工会联合开展的2024年河北省“最美医护”典型选树宣传活动揭晓。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河北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刘晓云位列其中。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位神经内科专家,感受“最美医护”的风采。
初心如磐,生命之贵方济之
刘晓云带领医生在病房查房。许勇摄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刘晓云始终坚定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她深知群众的健康需求,病人的高质量医疗服务高于一切。在23年的从医生涯中,刘晓云把病人看得最重,把病人看病当做最重要的事儿。凭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刻敏锐的观察力,准确诊断并治疗了很多罕见的神经疑难杂症,让患者少走弯路。
每到出诊日,她都早早来到诊室接诊,从不打断患者,耐心倾听。诊断后不但详细交代用药注意事项,而且对生活习惯及复查要求也都一一嘱咐到位,对于患者的提问,她更是有问必答。
病房的查房她从不间断,仔细检查患者的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她不仅自己经常到病人床旁,还要求全科医生都要做到“新入院做到亲自看,住院期间做到每日看,病情变化做到及时看,危重病人做到床边看”的“四看四做到”,以确保随时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这些细节,对患者来说,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
2024年大年初一一大早,一名来自河北省邢台市的患者慕名来到河北医大一院求治。这名患者之前曾辗转各地就医,但病情一直没有好转。来院时,患者双下肢无力,已经进行性加重发展为四肢瘫痪。当天,患者已经连着4天没有好好吃饭,同时伴有呼吸费力、小便潴留。刘晓云得知患者情况后,马上安排值班医生将患者接入院,并快速办理了住院手续。在详细查看其情况后,刘晓云迅速为患者安排了相关检查,并组织科室医护人员开展病例讨论,最终确诊患者为高位脊髓炎。由于诊断准确、处理及时,入院后,患者的情况逐渐好转。刘晓云带领团队抽丝剥茧破解疑难杂症,解除患者病痛,收获了广大患者的信任和称赞。
使命在肩,协同融合惠民生
刘晓云带领团队开展义诊咨询和科普宣教活动。许勇摄
自2021年6月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第二批试点建设项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河北医院落地实施以来,刘晓云所在团队积极推动神经内科学科全方位与宣武医院同质化发展,实现了诊疗技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新突破,让更多河北及周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优质医疗资源。
通过细分专科方向,在原有亚专业的基础上扩展到15个方向,提升整体核心技术水平和疑难危重症的诊断与治疗;融合创新、协调联动,推动多学科协作的癫痫中心、帕金森病中心以及脑血管病中心工作,为患者提供针对性、专业性的诊疗服务,努力打造专科诊疗品牌。
在医院党委领导下,刘晓云带领团队联合199家医院成立了河北省卒中专科联盟,为联盟的成立及工作的推进投入大量心血,旨在充分发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技术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全省卒中防、治、管、康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同质化发展;积极开展“中风识别行动”,落实医联强基项目,为基础医务工作者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刘晓云说,人才是学科发展的重中之重。她带领学科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与引进,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组织医护人员分批次到宣武医院进修学习神经疾病诊疗技术,共同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国家队”。
潜心钻研,亦师亦友耕不辍
刘晓云在实验室做实验。许勇摄
周日的早晨,在河北医大一院中心实验室,同事们经常会看到刘晓云忙碌的身影。帮学生查看实验结果、耐心答疑解惑,查阅文献、分析数据,分享前沿知识、讨论研究思路……虽然临床工作繁重,但刘晓云在科研方面从不懈怠。她经常说,做科研从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解决临床和患者的实际问题。
她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经病学专家李春岩教授,在脑血管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选择性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致死性神经变性疾病,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一提的是,刘晓云在李春岩院士的指导下,通过研究,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病理机制研究提供了新证据。
刘晓云对科研的执着影响并感染着她的每一个学生。对教书育人,她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对科研实验,她一丝不苟、要求严格,并永远保持好奇和疑问。近年来,她带领学生证实了钙稳态破坏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提出了“基底动脉消失综合征”的概念,发现了“葡萄征”对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的预测作用。
潜心笃志,砥砺前行。展望未来,刘晓云将带领她的团队牢记初心使命,勇担健康重任,为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人工智能辅助脑卒中全程管理系统而不断进取,为推动并完善糖尿病、心脏病、脑血管病的“糖心脑”共病诊治和神经精神融合发展而继续攀高,以仁心仁术守护广大脑病患者的生命中枢。(王保中、武珊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