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北频道

河北涞水县义安法庭:党建引领绘就基层治理新“枫”景

2024年08月16日10:25 | 来源:人民网-河北频道
小字号

河北省涞水县义安人民法庭地处涞水县东南部,下辖胡家庄乡、义安镇、王村镇三个乡镇49个行政村。在全力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过程中,该庭全面落实保定市中院“1+8+N”调解机制,按照涞水法院“亮点、延线、扩面”的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创新开展基层治理工作,既宣传了法律,化解了矛盾,稳定了民心,也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更让“枫桥式”人民法庭先进经验在义安法庭生根开花结果。今年以来,该法庭诉前妥善化解矛盾纠纷19件,收案250件,调撤率达50.21%,配合乡镇乡党委政府解决纠纷30余起。

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多元调解同心圆。7月20日,义安法庭接到胡家庄一村民反映,他和邻居因地边树木发生了相邻权纠纷,希望法庭帮助调解。群众有诉求,就要立即办,第二天义安法庭工作人员富琛就来到该村,组织村干部和双方当事人来到到现场进行勘验。根据查看情况和了解双方诉求,富琛从情理、法理等多方面对当事人双方进行释法析理,引导他们换位思考、互相体谅。虽然事情不大,但解决起来却不容易。为此她一次调解不成功就去两次,通过单独交流和双方当事人当面协商,经过8次登门调解,最终这起邻里纠纷在家门口成功化解,实现了案结事了。

同时,义安人民法庭积极参与由乡镇党委主导,基层法庭、执法队、派出所、司法所、信访接待室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联合调解中心建设,形成了党委领导、司法牵头、联合调解中心具体受理体系,整合全乡力量、整体联动,及时发现、控制、调处社会矛盾纠纷。以“无讼村”创建为抓手,加强与各乡镇、村、学校联系,积极构建“一村一法官、一社区一法官、一校一法官”的“三个一”工作机制,打通服务群众司法需求的“最后一公里”。坚持党建引领,在各方力量共同努力下,今年以来,义安人民法庭干警共接听咨询电话80余次,法官现场调处化解15次,20多起纠纷止于萌芽,夯实了基层社会治理基础,达到了“调解一案、影响一片”的效果。

强化案源治理,筑牢矛盾纠纷化解防线。义安人民法庭人员少,管辖的区域却很大,各种矛盾纠纷相对较多。为解决人员少警力不足问题,该法庭积极构建多元解纷工作体系,整合“五老乡贤”丰富资源,主动邀请熟悉本地社情、说话有分量、处事有办法的老党员、村干部、人民调解员等群众身边人调处群众身边矛盾;健全特邀调解制度,择优选聘退休法官、司法行政人员等有法律知识功底的人员作为特邀调解员,提升调解成功率,形成了“法官+包联干警+调解员+乡镇干部或村委干部”的“四合一”解纷模式,做到了到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积极探索“审执一体”工作模式,自案件进入法院审理到执行环节,强调从源头化解矛盾,实行 “审执一体”,不仅在法院内部实现了资源整合,更重要的是为来法庭打官司的老百姓提供了更优质的司法服务和司法保障,实现了矛盾纠纷“一站式解决”。今年以来,该法庭诉中调解纠纷69件,其中诉前诉中成功调解了5起涉企纠纷案件,涉案标的额达1000余万元,有效推动了“要我履行”到“我要履行”的转变。

开展源头管控,夯实基层治理基础。义安人民法庭坚持“两手抓”访源治理,一手抓源头治访,庭长带领团队走访乡镇政府,列席乡镇党委会议,建立“网格预报、乡镇吹哨、法官报到”机制,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及时掌握涉诉风险和重大敏感案件人员情况,参与调处各类突出矛盾问题;一手抓预防矛盾激化,做好判后答疑工作,坚持上诉案件必答疑,其他案件当事人有疑必答。对争议较大的案件,义安人民法庭为当事人提供诉讼风险分析、诉讼结果预判、调解建议等,引导当事人对案件形成理性预期,尽力促使当事人握手言和,避免“一案结而多案生”。

此外,为保障访源信息畅通,义安人民法庭辖区内三个乡镇均组建了“调解联动”微信群,由法庭牵头,涵盖法庭庭长、包联干警、司法所所长、派出所所长、各村村干部以及特邀调解员,一旦有村子发生苗头性、倾向性纠纷隐患,立即在群中交流反馈,法官就相关法律问题及时予以指导,消解隐患于萌芽。今年上半年,义安人民法庭法官在各乡镇的“调解联动”微信群中累计接受法律咨询60次,及时化解矛盾纠纷18起,源头治理”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大作用。(刘亚丽、杨志民)

(责编:杨文娟、付兆飒)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