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生活圈里的“绣花”功夫
7月27日上午,南文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在图书角读书。本报记者 田 明摄
【温暖回响】2023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总书记来到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社区食堂时强调,建设好雄安新区,重要的是衔接好安居和乐业,让群众住得稳、过得安、有奔头。要同步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从一开始就下好“绣花”功夫,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筑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
“老刘,你的行书写得越来越好了!”“在这里时常能见到国内有名的书法家,跟书法家学习,才能有所长进!”……
7月16日上午,雄安新区南文营社区文营书社里,刘炳辉、袁玉新两位回迁居民边聊边切磋书法。每天上午,老哥儿俩几乎都在这里碰面。
“起初还不乐意搬到城里来,舍不得自家的院子,现在住惯了,觉得住楼真方便!”今年58岁的刘炳辉过去住在安新县大王镇于庄村,2021年全家搬迁到南文营社区礼贤花园。
“道路宽敞干净,水、电、暖配套设施齐全,出门就是菜店、药店,几分钟就到小学、幼儿园,不想做饭了就到社区食堂吃。”刘炳辉说,自己的晚年生活很充实,写字、读书、下棋、打球,不出社区都能安排。
居住在南文营社区,5分钟到幼儿园,10分钟到菜店、小学,15分钟到中学,卫生服务站、养老驿站、大型公园就在社区周边,日常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都在15分钟生活圈内。
15分钟“圈”出的幸福感,来自雄安新区构筑“人民之城”的“绣花”功夫。回迁之初,老百姓有些不适应——楼房长得都一个样,偶有老人会迷路。为此,社区党总支书记王伟肖带领社区工作人员手绘地图,并在各小区适当位置制作标志牌,帮群众迅速熟悉新环境。
2023年以来,王伟肖带领社区工作者对社区开展“地毯式”大走访,同时常态化组织社区工作者、楼门长收集居民诉求,一户一档建好“民情台账”,迄今为止已整理更新住户信息8万余条。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针对社区内老年人居多、一日三餐不好解决的问题,南文营社区通过“市场化+公益”运营模式开办了社区食堂,向居民和公众开放,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还可享受优惠折扣。
7月16日傍晚时分,几位老人结伴走进南文营社区食堂。西红柿炒鸡蛋、小炖肉、家常豆腐……一楼大厅售餐窗口内,热腾腾刚出锅的菜品足有十七八种。如今,食堂每天接待各类就餐群众千余人。
不动产制证一体机、供水自助缴费机、人社公共服务平台……在南文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45项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可提供给居民。社区博物馆、邻里驿站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与幼儿园、卫生服务站、便民商业点等,共同构建起了服务功能完善、服务主体多元、服务质量更高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居民满满的幸福感,还来自社区的各种延伸服务。为慢性病居民上门检查身体、为独居老人提供特殊照护、帮待业在家的居民找零工……从“一呼联应”到“未呼先应”,南文营社区干部主动靠前服务,把群众关心、亟待解决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并协调相关部门尽快解决。
地下室有无积水、小区内雨箅子是否有树枝遮挡……最近降雨天气增多,南文营社区的志愿者们每天加大巡查密度,排查汛期风险隐患。“这一年来,老百姓的文明素质有了明显的提升。”王伟肖说,社区依托“萤火虫”“同心圆”等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悦容行动等志愿服务活动,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社区归属感越来越强。
现场评
在未来之城触摸民生温度
未来之城雄安,也是一座幸福之城。
15分钟不只是“时间尺度”,更是社区生活的“幸福刻度”。生活在“15分钟生活圈”里,南文营社区就是一个幸福样板。
15分钟生活圈的实现,来自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高标准、高质量。构筑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雄安新区新建片区在设计之初,即选择在步行15分钟的范围内,谋划建设社区高质量生活圈。
15分钟生活圈的实现,更有赖于社区服务半径的拓展延伸。坚持人民至上,南文营社区工作者常态化开展“大走访”,坚持问题导向,建立社情民意清单,实现群众诉求精准掌握,以精细化的城市治理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社区治理有温度,城市文明才更有高度。关注“一老一小”和特殊困难群体,社区工作者用心用情为民服务,不仅赢得了百姓的信任与支持,更为社区治理汇聚了各方合力,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幸福家园的生动局面。(记者解丽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