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北频道

向纵深推进,协同发展更加活力澎湃

2024年08月03日08:54 | 来源:河北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向纵深推进,协同发展更加活力澎湃

  “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实地考察雄安新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并主持召开两场座谈会,为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明方向。

  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河北奋力书写协同新答卷,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

  2023年,雄安新区首批疏解的中国星网、中化、华能、中矿4家央企总部建设全面提速,京雄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津兴城际铁路、邢和铁路建成通车,河北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倍以上。一项历史性工程展现出更加雄阔壮丽的未来。

  牢牢牵住“牛鼻子”

  北京向南100多公里,雄安新区。

  6月底,中国中化大厦塔冠最后一个构件顺利完成安装,这是自3月27日主体结构封顶以来大厦建设取得的又一重要进展。

  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区域。如今,央企在雄安设立子公司及各类分支机构200多家,源自北京的3000余家企业在雄安注册。

  疏解,要将北京的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进行优化配置,从而成为协同发展新的动力源。

  承接,河北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推动区域优势互补。

  在保定,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设立了河北京车轨道交通车辆装备有限公司。以河北京车项目为抓手,一个轨道交通产业园建设计划在当地萌生。

  在廊坊,包括“三通一达”在内的八家快递龙头企业的北方总部或区域分拨中心汇集于此,环京快递服务圈作用凸显。

  全域对接、全面承接。河北去年以来引进在京央企二、三级子公司实现历史性突破,既带动了产业,又增加了就业。

  疏解与承接的背后,是“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被打破,是体制机制深层次的调整。

  2015年设立的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今年有了新名字——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从北京、河北两地共建,到京津冀三地共建,这家产业园在国内首开“企业在河北、监管属北京”的跨区域管理体制先河。

  顶层设计,助力破除体制藩篱。从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到建立三地党政主要领导协商机制,再到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工作办公室,三地不断深化协同,创新机制,联合印发一批重要文件,形成了从决策到落实的完整体系。

  疏解地的推力、承接地的拉力、相关产业的引力,汇聚成京津冀协同发展澎湃活力。

  重点领域协同突破

  你能想象未来农业的样子吗?

  田间奔跑的是没有驾驶舱的拖拉机;模拟器里,几天就能培育出一个新品种;仪器在田里过一遍,土壤成分就能一目了然……

  在前不久举办的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无人农场技术应用大赛上,中国科学院智能农业技术团队带来了多个农业新技术、新装备。赛场外,他们正将这些技术和装备逐步应用到雄安新区雄县十里铺村的“伏羲农场”。

  场景汇,勾勒未来生活新图景;协同创新,催生河北发展新力量。

  2023年,京津专利技术在河北转化1339次,同比增长74.74%;截至2023年12月底,中关村企业在河北设立子公司、分公司累计5589家;雄安新区谋划推进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联盟、疏解高校协同创新联盟2个创新主链条……三地“手”越“牵”越紧,协同创新的成效日益显现。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看准的事情就先做起来,三地在交通、生态环保、产业等重点领域协同突破。

  6月28日10时18分,厂通路潮白河大桥跨河主桥拱肋最后一个节段精准落在预定位置,标志着厂通桥跨河主桥拱肋成功合龙。预计今年9月,厂通桥将达到通车条件,众多跨省上班族的通勤时间将缩短半小时。

  京津冀,承载1亿多人口的广大区域,海量的人流、物流、车流日夜不息,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今,京津雄核心区半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加速形成,推动资源要素高效流动。

  山同脉,水同源,地相连。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不仅是交通的便利,还有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成效。

  2023年,潮河、白河、沙河、黎河等国考出境断面水质保持Ⅱ类及以上,京津水源上游流域水质越来越好。白洋淀水质稳定保持在地表水Ⅲ类,再现“荷塘苇海、鸟类天堂”胜景。

  链上发力,正在成为京津冀产业协作新模式。

  去年11月,2023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召开,首次发布6大跨区域产业链图谱。其中,河北牵头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2条产业链。

  以图谱为引领,三地动作频频。河北与京津在政策准入、场景应用等方面互联互通,携手“共享一条路”“共造一辆车”;三地有关部门签订共建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园合作框架协议,联合技术攻关、联合招商、联合推动成果落地。

  关键子落,满盘皆活。协同发展的交通支撑、生态支撑、产业基础,为河北创造出更大发展空间,为区域发展带来充沛能量。

   “协同红利”惠及民生

  4月3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石家庄医院,医院外科团队在北京血管外科专家李伟带领下,运用腔内“八爪鱼”技术,为程先生完成微创介入手术,拆除了身上的“不定时炸弹”,让老人远离了动脉瘤破裂猝死的风险。

  名医问诊、医保破冰、资源共享。目前,京津冀医联体数量增至70个,我省共有312家医疗机构与京津373家医疗机构实现50项检验结果互认,京津冀实现异地就医医保直接结算免备案。

  京津冀医疗合作,有效缓解了京津大医院“人满为患”、河北及全国各地患者跨省奔波异地看病的矛盾,取得双赢之效。

  着眼于教育、养老、社保等百姓关心事,一项项利民之策落地开花。

  优质教育资源“跨省过河”。目前,246所京津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与我省370所学校开展跨省办学合作,河北高校与京津高校在学科建设、科研攻关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

  携手推动医康养协同。我省今年出台《河北省支持康养产业发展若干措施》。三地民政部门去年发布养老服务协同发展政策方案,打通京籍老年人失能护理补贴异地支付通道,为老年人提供支付便利。

  社保服务互联互通。京津冀社保卡“一卡通”在社保、就医、交通等部分领域通用共享,三地参保职工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只需在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提交申请即可实现。

  协同的速度,幸福的刻度,都让重大国家战略有了温度。

  瓣瓣同心,共谋发展。“协同红利”让百姓生活更美好。(记者冯阳)

(责编:林福盛、方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