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蔚县:聚力打造宜居宜业新福地

近年来,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依托“翠屏山片区”旅游资源丰富、气候生态宜居、区位交通优越等优势,按照“一城为中心、两路连一带”旅居产业发展思路,挖潜增势、超前规划、高位推进,开启“民宿打造引领古堡振兴”之路。
顶层设计绘好建设蓝图。聚焦打造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建立起县委、县政府集中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乡镇村积极配合的蔚县“翠屏山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工作机制,实行“清单式”管理、“直通式”预警、“跟踪式”督导工作制度,县级主要领导高频调度、统筹推进,分管县领导包联乡镇、一线督导,部门乡镇成立专班、狠抓落实,全县上下迅速形成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精准发力的态势。经过资源摸底、数据比对、讨论分析,在各职能部门提出针对性举措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示范区的目标定位、把握原则和规划布局。规划布局秉持“一山两脉”总体布局,“一山”以南部翠屏山自然资源为依托,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打造南部生态旅游区;“水脉”以北口峪河道治理为契机,整合沿线特色种植和民宿旅居,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文脉”依托“一山”翠屏山、“一峪”飞狐峪、“一洞”神泉洞、“一非遗”国家非遗拜灯山、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7个中国传统古村落等得天独厚的文化生态资源,精心打造一条两日游精品路线,形成看生态、观民俗、品古堡、住民宿的文旅产业格局。
党建引领汇聚振兴力量。蔚县坚持将党建引领、高效运转的组织体系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着力打造一支有觉悟、有热情、有能力的乡村干部队伍,发挥头雁效应,引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蔚县是革命老区、兵员大县,吕家庄村更是有“退役军人多、退役军人党员多”的特点,把军队作风融入组织建设,打造特色“老兵支部”引领激发乡村振兴红色潜能,创新“老兵突击队” 助力乡村治理,成立合作社发展“老兵产业”筑牢乡村振兴支撑,创新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1135”工作法。“1135”工作法示范区经验在全县推广以来,有259名退役军人进入村班子,92名党员退役军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成立农业合作社70余家,引进致富项目350个,提供就业岗位2000个,增加村集体收入400余万元,成为助推全县乡村振兴的生力军。示范区建设过程中,蔚县非常注重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政策,优化乡村人才发展环境,保障乡村振兴示范区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在延伸拓展“退休老干部扶贫工作队+”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汇聚党政干部、企业家、退休老干部、金融机构负责人等各类人才创建古堡振兴“7支队伍”,选派到全县各村担任产业书记(顾问),以古堡振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合作联盟放大带动效应。“翠屏山”示范区境内古堡遗存星罗棋布,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传统古村落10个,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生态旅游资源丰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张石高速纵贯全境、京蔚高速横贯东西,是发展文旅产业的理想之地。立足这一资源禀赋,因地制宜、靶向谋划,确定了培育和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民宿、生态旅游等优势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在特色农业上,重点扶持小米及杂粮、中药材、杏扁等特色产业晋档升级、完善产业链条。益海嘉里2019年在示范区内建厂投产,主要生产加工蔚州贡米,通过工厂经营利润反哺蔚县,创新推广“订单种植、全链整合、品牌赋能、盈利反哺”模式,形成了“产业引领+教育扶助+就业带动+农机捐助+设立基金”等全链化帮扶体系。在乡村民宿上,重点发展民宿旅居,拓展外围业态。郑家庄南山小院旅居产业项目,探索创新联农带农机制,推广“集体+公司+社会资本+农户”模式,全力打造集文化体验、户外游憩、乡野休闲、康体养生、乡村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型、多业态乡村旅游综合体。在生态旅游上,重点推动神泉洞和3A级景区空中草原扩模上档升级,积极与中青旅等企业集团对接,整合神泉洞、飞狐峪、空中草原一线自然景观,开发自驾、登山、露营旅游线路。同时,包装升级拜灯山、灯影戏等非遗表演,丰富旅游业态。
提升环境擦亮乡村底色。示范区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一场硬仗”,不断健全“双基”建设投入长效机制、村庄清洁行动月考核评比机制,激励推动美丽庭院创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等工作扎实开展,巩固提升示范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实现生活垃圾治理处理率、道路硬化率达到100%,厕所改造率达到90%,示范区全域创建成为美丽乡村。2023年重点对示范区10个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村村呈现出干净整洁的水泥街道、砖化巷道,绿荫环村的风景树木,灯火通明的路灯彩灯,丰富多彩的文化广场,基础设施建设已趋于完善,实现美化、亮化、绿化、净化,为高质量建设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赵宏斌)
来源:蔚县县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