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北频道

“这粒来自中国的种子改变了我的生活”

2023年11月11日08:51 | 来源:河北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这粒来自中国的种子改变了我的生活”

“杂交谷子助力埃塞俄比亚减贫发展”成为最佳案例

“这粒来自中国的种子改变了我的生活”

目前,“张杂谷”已在非洲十余个发展中国家推广种植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咱们的‘杂交谷子助力埃塞俄比亚减贫发展——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农业技术援助案例’获第四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当地时间11月9日10时许,埃塞俄比亚南方州种植户盖顿·艾哈迈德收到了中国河北省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所长范光宇发来的电子邮件。

“过去我们这儿种植苔麸,产量不高,刚刚够吃。”收到邮件,盖顿·艾哈迈德感慨万千,“这粒来自中国的种子改变了我的生活。”从2014年起,他在家乡规模种植“张杂谷”,一家7口人不仅解决了温饱,还盖了新房子、买了摩托车。

“张杂谷”是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培育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谷种,是中国的“明星谷种”,创造了亩产811.9公斤的世界谷子高产纪录。这粒来自中国的种子漂洋过海,在埃塞俄比亚的农田里结出了丰硕的果实。目前,“张杂谷”在埃塞俄比亚的种植面积超过2000公顷,很多农民因此受益,为埃塞俄比亚的减贫事业作出了贡献。

“第一次到埃塞俄比亚时,我把用‘张杂谷’制作的食品分享给当地农民,大家品尝后都竖大拇指说‘光角’(音译,阿姆哈拉语,意为好、漂亮)。”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赵治海清楚地记得,2008年5月他跟随河北省农业产业协会技术专家一行前往非洲考察时的情景。

当年,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与埃塞俄比亚农业和农村发展部合作试种“张杂谷”,亩产达到300公斤,而当地主要粮食作物苔麸亩产只有100公斤左右。“‘张杂谷’产量高、适应性强,更能适应埃塞俄比亚降雨条件。”赵治海为“张杂谷”给埃塞俄比亚农民带来的丰收而兴奋。

“张杂谷”在埃塞俄比亚试种成功,引起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关注,被纳入“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项目。随后,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每年选派技术人员到埃塞俄比亚,开展“张杂谷”的栽培、推广。

2011年,谷子品种E7、E10通过了埃塞俄比亚的审定程序,“张杂谷”正式在当地有了“户口”。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选派技术人员赵宸长期驻扎埃塞俄比亚,帮助当地推广“张杂谷”大田种植良方。结合当地种植习惯,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技术人员组织农民开展田间观摩,手把手传授,让他们逐步掌握了“张杂谷”的播种、除草、施肥、收获、产品加工等技术。埃塞俄比亚农业专家阿托·阿瑟夫曾点赞:“张杂谷”的大面积种植,增加了埃塞俄比亚的粮食产量,提高了农业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张杂谷”连续多年在埃塞俄比亚获得丰收,亩产不断提高,改变了很多像盖顿·艾哈迈德一样的农民的生活,成为当地人眼中的“金种子”。11月1日,2023中非合作论坛——减贫与发展会议及2023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其间,第四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名单正式发布,“杂交谷子助力埃塞俄比亚减贫发展——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农业技术援助案例”榜上有名,成为国际谷子领域首个获奖案例。

为国际减贫事业作出了贡献,这让范光宇很有成就感。连日来,范光宇通过不同方式向非洲国家的朋友分享获奖喜悦。范光宇告诉记者,乌干达、纳米比亚、布基纳法索、尼日利亚等非洲十余个发展中国家也在种植“张杂谷”。未来,这粒来自中国的神奇种子将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和全球减贫事业贡献更大力量。(记者王雪威、郭晓通)

(责编:林福盛、方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这,就是回家的意义
  • 返乡过年防疫小提示
  • 裸眼3D!“陆地航母”出征春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