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乐亭:幸福院里享晚年

“半份豆角炒肉,半份青菜,再来一个馒头。”11月3日,河北省乐亭县东罗各庄村农村互助幸福院的餐厅迎来了用餐高峰,86岁的白文华老人“指点”着幸福院的工作人员搭配着自己的午餐。
“家里就我一个人,以前吃饭就是‘糊弄’,早上一锅粥,就着咸菜吃一天。现在有了幸福院,不光吃得好,还省心省钱。”白文华说。
据了解,东罗各庄村的互助幸福院引入了社会资本为老人提供餐饮服务。服务方免费使用幸福院场地,并向社会公众提供餐饮,同时,服务方要给予东罗各庄60岁以上的老人餐饮优惠,该村8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还将获得幸福院提供的3元优惠券。“优惠券从社会捐助的爱心资金里支出,老人基本每天买一份菜、饭就够吃两顿,一般花不了十块钱。”东罗各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建亭说。
建设农村互助幸福院是乐亭县推动农村养老工作的重要举措。按照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乐亭60岁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数的31.18%,远高于全国18.70%的水平,农村老年人比例则更高。该县始终把农村养老工作作为县域重点工作之一,作为民生保障的重要一环。
今年以来,乐亭县启动了示范性互助幸福院建设,在每个乡镇打造至少一个示范性互助幸福院,为老年人提供免费休闲娱乐、日间照料和有偿就餐等服务。目前,全县建成示范性农村养老互助幸福院17个(含示范性社区3个),每日可吸纳服务老人约1000人。
“以前我们老哥几个玩玩二胡、板胡,在家里地方小,怕扰民,得骑车10里到镇上去。现在我们在家门口就能玩了。”张王庄村73岁的张景凤老人觉得村里的互助幸福院就是为他“量身定制”的:“咱村幸福院的娱乐室宽敞、亮堂,还给安了音箱、投影,好多外村的都来咱这儿娱乐,还有志愿者帮我们打印曲谱、排练节目。”
在建设幸福院之前,张王庄村就对全村老人进行了摸底,建立台账,对老年人的各种需求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老年人也不愁吃喝,就想把日子过得热闹点、开心点。”张王庄村党支部书记王伟旭介绍:为满足老人不同的需求,该村互助幸福院动员党员、志愿者加入到为老年人服务的行列中,各显其能,为老人提供志愿服务。
在幸福院运营过程中,该县把当地党员干部和志愿服务者2支队伍的力量融入幸福院日常管理,最大程度降低幸福院运营成本,保障幸福院管理服务力量的源头活水。有的幸福院为老人提供洗澡理发、送医取药服务;有的幸福院组织党员、团员与老人结对帮扶,开展志愿活动;有的村突出互助服务,将村内闲置土地建成菜园,老人根据身体状况适当参加劳动,实现自给自足、节省开支,安排身体健康的老人轮流打扫卫生,保持幸福院干净整洁。通过特色志愿服务,充分满足老年群体日常需求,成为老人“愿意来、留得住、吃开心、玩尽兴”的幸福家园。
“咱们村75以上老人有31个,服务任务比较重,除了党员志愿者之外,咱村幸福院还安排老年人的儿女共同为老人服务,5名家属为一组,定期轮换。”乐亭县张李铺村党支部书记张晓奎认为互助幸福院是全村老人的共同家园,需要大家共同出力建设、维护。
乐亭在农村互助幸福院运营中重点突出“互助养老”,倡导居民守望相助,构建政府+社会+志愿者+老年人家属+爱心人士等社会各层面共同发力、共同建设的农村养老体系。
该县政府切实履行主导责任,对正常运营的幸福院政府每年给予1—2万元补贴。社会力量是推动运营的重要保障。社会各方捐款捐物、出人出力,实现了常态化帮扶、助老,为幸福院发展提供强大保障力量。在幸福院的运营、物资管理、志愿者招募管理等方面,该县都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村委会对接收的每一笔捐款都登记造册,每一笔支出都要详细记录,每天食谱上墙公布,一本明白账有效保证幸福院的可持续发展。(王岩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