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北频道

传承英雄精神 开创美好未来

2023年09月20日15:07 | 来源:人民网-河北频道
小字号

金秋的北京,又迎来了祭奠英雄、缅怀先烈的时节。自从2014年将每年9月30日设立为国家烈士纪念日,这一天从此变得神圣而庄严。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是为人民而建的历史丰碑。一座纪念碑,凝聚了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乃至鸦片战争的长久历史中,中国爱国志士的斗争精神和不朽功勋。“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在这徐徐展开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人民英雄的形象生动而清晰。

仰望巍巍丰碑,仿佛看见了无数中华优秀儿女为了挽民族之危亡,救民众于水火,怀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大爱情怀,不屈不挠、英勇斗争、前赴后继,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英雄壮举,书写了一幕幕救亡图存、光照千秋的恢宏史诗。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所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世所罕见。近代以来,无数革命先烈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波澜壮阔的国家和民族事业,顽强不屈、奋起抗争,抛头颅、洒热血,奏响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时代颂歌。

仰望巍巍丰碑,仿佛看见了一百年前嘉兴湖上那条充满希望与理想的小船,一群为了崇高信仰而不畏生死的时代弄潮儿,高擎“为普天下受苦人求解放”的火炬,照亮了救国救民的革命新路,绘就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图谱,以无比豪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生动诠释了对革命事业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

仰望巍巍丰碑,仿佛看见了艰难跋涉在“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长征路上的红军队伍,衣衫褴褛却意志坚定。“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的英雄赞歌回响寰宇。飞夺“泸定桥”,突破“娄山关”,攻克“腊子口”,翻雪山,过草地,冲破层层围追堵截,战胜重重艰难险阻,进行了“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伟大远征”,用青春与热血为中华民族铸就了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

仰望巍巍丰碑,仿佛看见了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那里有“卫我河山,浴血红颜,百炼成钢”的赵一曼,“血照渌江水,气壮太行山”的左权,“战迹壮山色,风雨慰忠魂”的彭雪枫……瞻仰丰碑,回望历史,心中顿生“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抷热土一抷魂”的激越与豪迈,更有“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的悲愤与哀痛。血肉筑山河,英雄永不朽。

英雄永远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精神坐标。在新中国奋进的伟大征程上,亿万人民在伟大民族精神激励和感召下,焕发出了锐意奋进、继往开来的无穷动力。无论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还是百废待兴的建设时期,抑或是风雷激荡的改革年代,一批批中华优秀儿女信念坚定,勇担使命,与时代同频共振,与祖国同向共进。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经过一代代中华儿女接续奋斗、顽强拼搏,新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展现出无比光明的发展前景。进入新时代,“全面小康”如期实现、“一带一路”融通中外、“神舟十六”九天揽月、“深海勇士”潜龙入海……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作为新时代的英雄传人,我们当以“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情、“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生逢盛世当不负时代,奋力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华章。(魏顺庆)

(责编:林福盛、付兆飒)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这,就是回家的意义
  • 返乡过年防疫小提示
  • 裸眼3D!“陆地航母”出征春运
返回顶部